第697章 收购

    出了日杂公司,老蔡和两个司机大哥也在那等着,一行六个人,前护后卫的,像是押镖似的来到信用社,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个年代,私营公司还没有动静,而远在温州的美丽姑娘章毕妹,这会也在跑龙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吴应成虽然现在也算是小老板了,可也不能得到公家有的特殊待遇,抱着钱等了一个小时,存了三万活期,拿了票据,心中总算是安了心。

    忙到这会,大伙都还没有吃饭,便带着众人吃了个饭,又想着这么久没去看大舅他爸,又买了水果罐头,去看了看他老人家,顺便落实了一下仓库的事。

    等回到双沟镇,天差不多已经黑了,陈冲押着吴培忠收的席子更好才走到。

    不出所料,随着农忙到来,席子产量急剧降低,原本一天一千多条,今天到这个时候,才六百多条。

    而陈冲等人,也是有家有田的人,又是家里干活的主力,也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

    “陈冲大哥,从今天开始,你们几个商量一下,轮着班来,三天来一次就行了。”

    “吴老弟,这...?”

    陈冲看了看身边几个上兄弟,一时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对于他们来说,家里的农活是重要,可那田里的活,一年忙到头,也就是六七百块钱,那能和现在这活相比,两个月都是六百多。

    只以为吴应成生意差了,要开始裁员了,又或者是嫌他们活干的不好,要将他们慢慢开除了。

    “你,你不是不要我们了吧,如果你觉得工资高了,养不起我们,我们可以低一点的。”

    吴应成眉头一皱,立时又让陈冲等人紧张起来,可下一刻,他的眉头又舒展开来,这才明白现在这个年代,还没有带薪休假这个概念。

    “你陈冲大哥,你误会我了。

    我的意思是,你们这里一共二十四人,每天保证八个人在就行,其余的人,都回家干农活,半个月后恢复正常。

    这期间,我工资照发,仍然是十块钱一天,三天结一次。

    至于你们每天那八个人来,我一概不管,商量好了到唐二山那里登记就行了。”

    “啥?”

    众人一听这话,一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这一批人,都是长期干的,一共二十多个人,一天要两百多块钱养。

    而每家要打谷子、晒谷子,差不多刚好忙个半个月左右,现在三天来一天,就相当于是只有五天了。

    也就意味着吴应成要白养他们十天了,那便是两千多块钱,都能在镇上修一坐房子了。

    吴应成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他也知道,他需要一批忠心、拼命干的搬运工。

    为了尽快变大变强,应付和魏强的战斗,在此之前,他已经分别拿了五百块钱给二爸和三爸,让他们将剩下的三所连排房也开工。

    一人负责一个工地,互不干涉、互不打扰,该加钱的加钱,该加人的加人,争取在九月底能同时完成。

    到那个时候,不但要收,还要负责二、三。级品的加工,在这个还没有普及叉车的时代,全靠他们几个搬上搬下。

    现在抛出这么大个福利,即是对他们这一个多月来辛苦付出的奖励,也是对他们未来劳累的提前补助。

    更是告诉吴德仁之流,他吴应成不是那种为富不仁、专门断老百姓活路的资本家,而是要带领他们走出贫穷的企业家。

    ...

    八十年代是激情的年代,八十年代是开放的年代,八十年代是观望与拼搏共存、嫉妒与共舞同有的时代。

    要想在这个年代出人头地,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胆子大,只要你够胆大,山沟沟里也能长出金疙瘩。

    可要想成为一个引领一项事业的先驱者,带领一方富强的姣姣者,你就得有他人无法企及的责任感与包容力。

    吴应成这一个小小举动,虽然让他损失了两千多块钱,可也让他吴应成的名声,像是那田里的稻浪一般,一浪高过一浪,一浪猛过一浪。

    很快,吴德仁的还没有掀起的反吴应成行动便胎死腹中;眼红者的恶意诽谤变成了人人皆知的空穴来风;观望者开始蠢蠢欲动;共舞者开始找上门来。

    附近几个村的人都知道,同岩村出了个不一般的生意人,对他们农民老二,比单位对工人还好,竟然带薪休假。

    甚至于几个老爸受了恩惠的小屁孩,还编了一首童谣:“咱村有个吴老大,做人做事都不差。大人小孩喜欢他,领导见了笑哈哈。嘿,笑哈哈!”

    每当放牛回家时,就一面跳着橡皮筋,一面在口里唱着,还要配合着脚下步伐,别说多忙了。

    等传到吴应成耳朵里时,他赶紧给掐断了,他可不想给领导一种错觉,他吴应成这是要先造势后造反。

    不过,更多的传言,他却没有那个能力去管了,因为他正准备趁这段闲睱时光,去解救被农民伯伯当成尿壶、大碗的古董。

    找来了唐二山,吩咐他跟着父亲主管四个村的生意,席子数量不大,每天八个人直接送到乡里的临时仓库,陈亮平的大姨家就行,到时让老蔡来拉。

    其它几个乡场的人也少了,买席子的更少,之前吴应成已打好了招呼,每十天的7、8、9来买,统一去场上收购。

    至于万庆春那边,他也打了招呼,先往唐二山家里运,等够了一车,他便带着车子去付钱。

    今天八月二十五日,还有两天用不着吴应春,得把他带上先镇镇场子,还得带上唐永宝这个记路的人。

    三人一人带了一顶草帽子,摸着黑、一大早就出发了。

    首先要去的就是高岭乡,那里地势力最偏,可正因为这个偏字,战争年代,很多大户都会去里面避难,听说留了不少好东西。

    而据传说,一千多年前,安史之乱时,唐明皇李隆基还去那里避过难,他避难的地方,现在就叫唐王寨,估摸着有几件唐朝遗留下来的好东西。

    高岭乡离大兴乡四公里路,山更陡、坡更大,也属于天龙山山脉,整个乡沿着山势而走,弯弯曲曲,像一条盘出的大蛇。

    因为地势偏僻,所以人口一直一输出为主,一个队通常只有二十多户人家,这些人家几乎没有独门独户的,都是聚在一个大寨子里。

    一般情况下,寨子中间都有引来山水汇成的水池,以供居民平时洗菜、淘米等,在小池不远处就是水井,以供饮用。

    在寨子外面,还有更大的堰塘,以供村民平时灌溉、洗尿桶、洗衣服等用,平时哪家茅厕干了,也是用这里的水来灌。

    如此的生活方式,注定了这里的人彪悍而团结,对于外来者很排斥,有一种占山为王的意思。

    在解放前,这里对于擅闯者,仍保留着清朝那会的体制,男子直接阉割,女子便看哪家缺媳妇,直接给操办了。

    解放之后,新龙国政府出面干预过几次,这个恶俗虽没了,可排外性依然存在,平时别说是别的村,连别队的人,都很难进去一探究竟。

    直到九十年代末期,双沟镇大搞旅游事业,各个村乡都行动了起来,根据政府安排,进行改建。

    这些村因为独特的居住方式,也被划为了风景区,这些寨子才相继对外开放,揭开了他们的神秘面纱。

    可他们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特别仗义,行的就是古代侠客那一套,你对他有恩,他对你必有情,你对他无情,他立即拿出刀儿来,跟你来个快意恩仇。

    要说恩情,吴应成还真有那么一些,这是他在收席子时刻意种下的,想的就是借此打开他们的寨门。

    这些恩情很简单,就是买他们的席子时,不像别人一样压价,还是按照别乡的价格给。

    不要小看这一点恩情,就像细雨一般,润物无声,就是这几分钱的价格,很多老人都认他,不管什么时候,都把席子给他留着。

    而高岭乡这种生活习俗,注定了他们比别乡人更加懂得尊老,一个老者,往往就是一个村里智者,不管是不是村长,都有一定地位。

    今天虽然不是来收席子的,可等吴应成到了乡里,几个老者已经在给他招呼,显得很是亲热。

    乡场是解放后才建的,而在这此之前,他们要赶场,都是到附近的来山乡,所以这里的建筑,并不像村子里,是比较现代的开放式建筑。

    虽然有唐永宝这个记路人,可没有人带路,那些山路根本找不到门,吴应成见着这些老人,也亲热的迎了上去,寒暄几句,便表明了来意。

    “哦,藏王寨呀,我就是那里的人呀,你跟我走就行了。”

    听了这话,一个老者很快表明了身份。

    吴应成打量一番,老者六十七八岁的模样,身体还很硬朗,腰杆挺得直直的,头上用布带子盘缠着一顶帽子,有点像是彝族人那种打扮,但身上的衣服还是和自己一样。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寒门药娘的自我修养不错,请把《寒门药娘的自我修养》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寒门药娘的自我修养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