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筑草之城 第160章 手诏之祸

    第160章  手诏之祸

    宣和四年大宋北伐燕云,结果却难求一胜。最后拿下辽人五京的全是金人发力,至此大宋再无与金国谈判的筹码了。燕京之地收归朝廷,却完全是靠钱粮和嘴皮子赚来的侥幸。

    “特许燕京六州二十四县等,所随属县,所有银绢及杂色诸项等样,须依契丹从来献纳旧例交取。但还要贵朝除与契丹岁币外,每岁添一百万贯。

    并依枯定价折作绫锦、罗紬、木绵、隔织、绵丝、木绵、截竹、香茶、药材、细果等物,已具名目,如贵朝辄有分毫议减,则便不成和好之约等等。”

    为了顺利收复燕京的土地,赵佶全盘答应这些条件。此外又也相互约定:“两界侧近人户不得交侵,盗贼逃人彼此无令停止。亦不得密切间谍,诱扰边人。

    若盗贼并赃捉败,各依本朝法令科罪讫赃罚。虽盗贼不获,踪迹到处,便勒留偿。若有暴盗或因别故,合举兵众,须得关报,沿边官司。”

    此前平州张觉若是真能反金自立,站稳脚跟后再易帜归附大宋的话,那么虽然事情很恶心人,毕竟也不算大宋违约。因为张觉忽然就没了,赵佶也就没给金国留下那封手诏。

    此后金国人也闹不清多少本来要北返的燕人再次逃归了故土,更加遑论逃人名单?因此就被贺允中、安宁打了擦边球,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但是此外赵佶又干了一件更加作死的事情,却连马扩都不知道,何况安宁、贺允中了。金国人自然更加不敢想象,大宋的皇帝居然会如此脑残发作。

    因为赵佶,给已经亡国的大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写了一封劝降信。赵佶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封信,后世史家也是众说纷纭。但却无一例外地忽略了这件事对宋金之战的影响。

    甚至来自后世的安宁,也都忽略了此事。然后?安宁此前一切努力尽付流水!

    还白赚了一个谄媚金国的骂名在身!没错,安宁之所以官身难定,就是因为有不少朝臣觉得他这个状元郎过于阿谀金国了。

    其中就属新任的给事中秦桧跳出来指责最欢!安宁有时就很无语。这大宋朝堂上,大约有一半的官僚,无论他们德行如何,最少人家嘴上、行动上都在敌视大金的。

    只是他们这些愤青、键盘侠张牙舞爪攻击过来也就罢了,如何轮到你秦桧也要跳出来?你可是千古第一大汉奸卖国贼知道不?!

    然而秦桧如今还没来得及卖国,所以秦桧依然骂得理直气壮。

    秦桧当然知道安兆铭的重要性了。但是知道归知道,阻挠归阻挠。反正秦某的官身不能轻易给他安某人落在身后,更加要在他安某的人生档案里,涂抹一笔黑漆漆的污点。

    想要靠这些捕风捉影就把安兆铭参趴下绝无可能,也无必要。连秦桧都认为安兆铭足以匹配殿前侍御史的官身。若赵佶不给人家这个身份,说不定秦桧还会跳出来继续谏言呢。

    但是现在,就是要反对。不论对错,只为反对而反对,就是如今大宋官场的潜规则。

    宣和五年时,大辽失国,天祚帝逃亡漠外。到了宣和六年冬,天祚帝率残军出夹山,南下武州,试图收复河东州县。却再次被金军击败,许多部下纷纷降了金军。

    这中间,就有一些天祚帝的近侍。他们的交代中却提到一件事情,震动了完颜希尹。这些人说,去年曾经见到宋人使者拜会天祚帝,还带了一封大宋皇帝给天祚帝的书信?

    如今这件事情已经加急传递到上京,朝中权贵纷纷惊疑不定。大宋皇帝给天祚帝写信干什么?劝降收容吗?那,那岂不正遂了大金的心意?

    一众上京权贵纷纷各种哀鸣,特喵这个消息为甚不早点传过来呢?!老子发去海州的财货可追不回来了啊!然而损失如何不谈,就没有一个人敢把这消息传递给马扩的。

    他们是金国权贵!有义务保守大金的机密。现在嘛,不急了,就等着前方生擒天祚帝后,拷问出这封书信来,我大金就能对他大宋予取予求了。

    大辽末代天祚帝面对金国的进攻,毫无反击之力,直接屁颠跑去夹山归隐了。刚开始还能吃香喝辣玩得不亦乐乎,但是后来就渐渐众叛亲离,彻底傻眼了。

    毕竟,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天祚帝望之不似人君,那么手下人为什么还要跟他在夹山吃沙子?追上耶律大石一起建设西辽,不是更有前途吗?

    为了不惨死在这荒郊野岭,天祚帝赶紧修书大宋和西夏,希望得到庇护。天祚帝向西夏求救无可厚非,毕竟西夏和辽国之间互有姻亲,一直关系还不错。

    但是你向大宋皇帝求哪门子救援?大宋刚刚联手金国灭了你大辽知道不!所以天祚帝这么做简直就是神经病呐?

    然而,比天祚帝更神经病的人出现了。看见天祚帝的求救信,赵佶也许是某种大国沙文主义新历膨胀。或者某处文艺脓包破裂,脑袋一犯抽,就亲笔写了封劝降诏书过去。

    不但承诺要“待以皇弟之礼,位燕、越二王上。筑宫室千间,女乐三百人”待遇。甚至字里行间,还处处流露出“吾当助汝复国”的意思。

    这就真的是不知死活了。赵佶此时的心理,完全是一种猫捉老鼠的优越感。他未必真的打算帮天祚帝复国,更不可能待他如亲兄弟一样优厚。

    赵佶或者只想多抓一些伏笔而已。有用没用的,先走几步闲棋放在那儿再说。话说当初海州这步闲棋就走的非常爽快,收益之大,完全超越赵佶的预期。

    但是金国却没有必要管他闲棋、快棋、或者慢棋,人家只要能够南下的妙棋。而赵佶写给天祚帝的诏书,就是金国毁约的一步妙棋,南下的理由已经足够了。

    这一事件足以打破宋金间原本就不甚牢固的信任,宋金之战一触即发。但是金国此时的自信和霸气,却足以让后世的小米国感到汗颜。

    宣和七年二月时,天祚帝在应州新城外被金将完颜娄室追上俘获。赵佶写给他的这封信,自然被从怀中翻检出来,再次加急连人带信送去上京。

    马扩此时因为谈判受阻,而且上京气氛诡异?马扩和高子羽、李老僧、柴进等人仔细商议,都是不得要领。纷纷以为现在留下已经无益,却要把上进这些消息快点传到汴京。

    这些事情,就要马扩亲力亲为了。因为情况诡异复杂,靠情报网络传递,始终无法理清重点。反而上京什么具体消息,倒是更加容易用情报系统传达。

    马扩于是不敢久留,匆匆觐见了完颜吴乞买请辞归国。于是再次错过这个足以改变宋金历史发展趋势的大事件。

    还没等赵佶把马扩带来的消息消化理解透彻,金国来使就追着马扩的屁股赶到汴京,带来了擒获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的消息。

    “大宝之尊,允归公授,守不以道,怒集人神。故先皇帝举问罪之师,迨眇躬尽继述之略,尤赖仁邻之睦,生获昏王之身。人心既以欢和,天下得以治定。

    今差复州管内达贝勒李用和,朝散大夫,太原县开国伯王永福充告庆国信使副。有少礼物,具诸别幅。专奉书陈谢不宣。谨白。”

    赵佶的脸色忽然苍白一下子,却依然高高兴兴地宴请了金国的使者。宴会后,赵佶回宫却再也无法安睡,于是召见了宫中侍从道士张虚白,闲聊时就对他提起此事。

    张虚白听罢大惊失色:“天祚帝至海上,筑宫室以待陛下久矣。”

    话中所含着不祥之意,让同样侍立一边的閤门祗候刘琦大惊失色。然而赵佶却毫无察觉,只是淡淡道:“张胡,你又醉了。”

    “张胡,你又醉了。”这句话却是官家赵佶经常对道士张虚白的口头禅。

    原来,昔日自林灵素离开汴京后,道士王文卿却并未能乘虚而入。或者还是因为老王过于古板斯文的缘故吧?此后与赵佶相处时间最长的道士,却是更加诙谐的张虚白。

    赵佶还送他雅号“张胡”。因为张虚白精通方术气数,尤善太一派学说。他也经常要在宫中占卜吉凶,却大多是酒后的占卜更加准确,所以才得了  “张胡”的外号。

    张虚白曾在酒醉后枕着赵佶膝盖酣睡,还经常直言无忌。赵佶却从不计较,对他也很宽容,每每随口说:“张胡,你醉了。”然后张胡果然就醉了,此事自然不存在。

    然而他还要赶快醒酒,把官家曾给天祚帝写信的事情传递出去。这是不得了的大事啊,怎么此前就忘了这件事呢!张虚白不禁顿足捶胸,总是喝酒误事啊。

    徐知常呆滞地听着张虚白的忏悔,恨得真想拔剑杀人!

    但是杀谁啊?事情是官家干的,张虚白只是偶然知道这么一回事。在当时,这也的确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乾贞记的实力,也还没强大到替官家做起居注的地步。

    可是安宁此前一年多的努力,就是想要稍稍迟缓金国南下的!如今却失败了!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筑宋不错,请把《筑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筑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