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筑草之城 第130章 蛙声十里

    第130章 蛙声十里

    安宁的策论,立足务实。不谈他的“乡甲自治”那套把戏,总之他们在海州、金州已经施行,好不好的,总要三五年方有定论。

    单以眼下急务而论,“以工代赈”,在缓解河北旱灾的同时,还能兴修水利,为河北此后百年灌溉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顺便还能适度改善河北千里平原无险可守的窘迫?这都是好事情。

    在青州、北海、登州之地大力兴办水师,以海运代替漕运,不但运输成本降低数倍,而且还能通过辎重钱粮控制燕京驻军。

    便是金国打来了,钱粮辎重也能很快转移到海上,让金国骑兵望洋兴叹。此外,不可言的事情就是金州完全可以通过水师封锁海阳之地,掐断金国道路。

    这样的策论出自一个年轻的殿试学子,当真是大宋的福气。然而这却是在殿试!是要讲究文采、典故的。安宁的文采、典故,甚至都配不上这场殿试的风流倜傥。

    所以,对于安宁的殿试文章,不但赵佶看了慨叹,便是赵楷、蔡攸、王黼、秦桧、刘豫等人也是深有惋惜之情。

    这篇制策内容也太简短了,而且许多枝节都要惹人争议。若抬举了他的文章,那就很快要传到金国的!可是如今宋金和盟,他却要在河北捣鼓许多防御,他想防谁呢?

    “官家,以臣之见,彼安兆铭的文章粗疏,用典不当。嗯嗯,这个篇幅,也嫌太短了。虽然立意精妙,一些策论内容也极有见地。然而还是,还是无法当三甲之誉啊。”

    看着赵佶把安兆铭、沈晦、周执羔、朱倬几份考卷拿在案上不断反复,而殿试参详官胡松年却一言不发?户部尚书唐恪还是壮壮胆子,再次跳出来说话。

    沈晦可是太子的人,无论如何都要弄个状元出来。可是安兆铭的策论,却比那沈晦的高屋建瓴、泛泛而谈实在多了,可执行性也强多了。

    所以,必须先把安兆铭的策论剔除三甲,才能保证沈晦对周执羔、朱倬们的优势。

    “臣却以为,这安兆铭策论所言,极有见地。而且他在海州的生发故事,也验证了策论的可行性。官家取士当以能贤能为上,区区辞藻华丽,不足以掩盖安兆铭的才情。”

    太学宫正秦桧却莫名其妙地站出来,和唐恪打起了擂台。要说八品官阶的秦桧根本无法和二品大员唐恪抗衡,甚至若非这是国家抡才大典,他这个太学宫正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但他显然看到了一些苗头,想要关扑一把。没办法,天下就是这个样子了,他秦桧需要尽快找个出头机会。再要闷下去,怕是真的就要终老学究了。

    他可不敢和刘豫比较,不说刘豫的官职比他高,人家有过东南查访的历练本钱,甚至还有个待制的学士身份。天下有事时,刘豫马上就能外放,做一番飞黄腾达的事业出来。

    可他秦桧只是个京官身份,还欠缺不少资历。谁敢把大事托付他这样的学究型官员?

    他曾经看好的太舍学子苏钦考砸了,小伙子诗书文章都是一流,可是算术?唉,不提也罢。不过太舍的另一个学子朱倬却发挥很好?

    秦桧却知道,朱倬最近和安兆铭走的很熟。想着安兆铭一夜之间就能把几十万斤的巨石运进艮园安放妥当,秦桧头皮都有点发麻,鬼斧神工啊!

    这次官家又偏偏考试了算术?那么,官家意在安兆铭,已经不言而喻了。

    “臣记得昔日,王荆公以为科举应以策论、经义取士。苏子瞻却忧士人纂类经史,缀缉时务,谓之策括。临时剽窃,窜易首尾,以眩有司。而有司莫能辨也。

    王荆公本意为国家取士,然而至于今日,经义论策渐成破题、承题、论述、结论等等套路。正如苏子所忧也。策论之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

    臣以为安兆铭之策论,但务实事,条陈皆可实施见效。他却是直追昔日王荆公之遗意,而杜苏子瞻之忧也。若只论文华,则殿中诸子可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华丽文采?

    由是可知,彼安兆铭非不能为华丽文采,其人实不屑为之也。”这次直接跳出来支持安宁的,正是殿试参详官胡松年。

    这都老乡呢!谁说人家胡侍讲不重乡情了?前提是你要有值得人家重视的资本!所以胡松年一下子就捧出了王安石、苏子瞻压住阵脚。

    赵佶以追绍神宗的新法为己任,梁师成却到处宣扬自己是苏轼的私生子。所以胡松年一下子抬出这两个人为安宁压阵,搞得想要跳出来反对的梁师成也不好再言语了。

    “宰相以为呢?”赵佶漫不经心地看向垂垂老矣的蔡京。似这等文事,原本蔡京这样的人物才有发言权。王黼、蔡攸、高俅他们就算了,一群宠幸之臣而已。

    看着白发苍苍,眼泡浮肿的蔡京,赵佶心中也是暗暗后悔。这些年都在贪图朝堂清静,竟然疏忽了人材递补。如今蔡京之后,竟然看不到一个像样的朝堂重臣模样。

    唐恪、胡松年等人,都只是具臣之资。当然,大宋也不是没有人材,张叔夜、马扩都很好,但他们都是制科转换文资,做一介名臣可以,想成为众望所归的宰辅大臣?难啊!

    至于出身端正,而又有临朝气度的全才人物,大宋也有。比如刘豫?但是刘豫的心术却很难把握,朱勔死前招供的东南事情,赵佶也是听得暗暗心惊。

    若非刘豫是进士出身,恐怕赵佶早该对他动手了。刘豫所为与安兆铭大不同,安兆铭是把自己积聚的力量主动献归朝廷。可是刘豫,却把他手上力量攥得死死的?

    而秦桧他们一些人,无论资历、年纪,都还太年轻了,人手也嫌不足。真要说起来,安兆铭、朱倬他们才是大才人物。可是他们才刚刚参加殿试,年龄和资历都更加浅薄。

    这才是赵佶有些狐疑不觉的地方。沈晦四十岁了,才华气度都是上上之选,关键是年龄能够跟上,只要给个状元名头,发出去历练一二,沈晦马上就能填补朝堂空缺。

    但是,安兆铭才是蔡京之后的人样子!是着眼眼下朝堂补缺,还是着眼更长远一些时间?

    蔡京瞪着昏花的老眼散漫地看了看前方,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看不清楚。老了,真的老了!蔡京心中暗暗叹息。

    儿子蔡攸早在几年前就在逼迫自己给他腾出位子,甚至找了一大堆御医证明自己老病残躯,不宜继续操持国事。那自己索性就真的老去吧。

    见惯世间人生百态的蔡京哪里还肯在最后时候再去做什么选择?选了安兆铭就要得罪太子,选了沈晦就要招惹郓王。所以他谁都不选,特喵的爱谁谁!

    “童太尉以为如何?”眼看蔡京没有反应,赵佶干脆问起了童贯,策论涉及军机呢。

    “嗯?”童贯却是莫名其妙。朝廷科举选拔状元,然后决定谁是状元的权力去要交给自己这样一个太监、武人?这是不是很丢份子的事情?

    “那啥,那个,那个嘛。奴婢觉得沈晦、安兆铭都是一时之选。若是一定要分出高下?官家,咱们不如仿昔日太祖皇帝爷的故事吧?”童贯打起了擦边球。

    “这,这,这怎么成?!”还没等赵佶笑起来,朝堂上很快跳出几个重臣连呼不可。“简直大煞风景!什么叫仿太祖皇帝爷的故事?”

    太祖当年开科举取士,就因为王嗣宗和陈识俩人才识相仿,一时难决高下。赵匡胤干脆就对二人说你们打一架好了,打赢了就能做状元郎。结果王嗣宗一拳就把陈识揍趴下。

    这样的事体要在今日重演?那可万万不成。汴京小民或者不知,这些朝廷大佬们可都知道,安兆铭打残过金国武士,阵斩过魔教教主,修理过梁山泊好汉,那是杀人如麻的!

    然后呢?让他去和手无缚鸡之力的沈晦放对子?特喵的童贯可真够阴狠的哈?!

    不过赵佶倒是被童贯的馊主意提了个醒。打架就算了,让他们每人画幅画吧!嗯嗯,题目就叫“蛙声十里传幽涧。就?就限一炷香时间!”

    这幅画,赵佶真有点刁难的沈晦和安宁意思在里面。因为要在画面里展示出声音的效果,何其难哉?无论沈晦还是安兆铭,其实都不以书画见长的呢。

    沈晦能做的,也只是草草画出涧水、山石、绿草来,一只青蛙在远方瞪着眼睛做出鼓噪高歌的模样而已。但是这样,就没法体现出那个“传”字了!

    赵楷暗暗叹息,沈晦的才具,还是太老成些。其实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表示出父皇赵佶的这句诗意来。那就看看安兆铭的构思如何?

    安宁却是随意几笔浓淡相宜的墨汁涂在画面上,一条纤细的叠瀑迎面而来,这就算深山幽涧了?然而安宁落在幽涧里的几笔浓墨,却让赵楷大开眼界。

    那几块浓墨的下面,却用焦墨打弯挑出几条小尾巴?

    “这是?这是小蝌蚪啊?”赵楷惊讶道。被安兆铭画成小蝌蚪样子的几团浓墨点点,正在奋力迎着山涧逆流而上。

    那么,蛙声必然是从画中的深山幽涧外传来的!赵楷恍然大悟。

    这几只小蝌蚪,是在奋力游去找妈妈呢!(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筑宋不错,请把《筑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筑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