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回京

    袁绍是真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董卓给惊到了。他没想到,董卓敢对他动兵。

    不过眼下的情况对自己不利。董卓麾下的都是与他一起在凉州平叛、血战沙场的精锐,姑且称作西凉军好了。

    而自己麾下的禁军主力精锐都在皇甫嵩手中,眼下大都是新招募的新兵,杀宦官或许绰绰有余。

    虽然禁军人数比西凉军多出不少,但是若真的动起手来,赢面还是西凉军更大一点。而且若是自己主动出手,那事后的责任也会落在自己身上。

    实力不如人,那就只好认怂了。袁绍强忍住心中的怒火,对董卓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劳烦董将军了。”

    “哼,护卫天子安危,此乃义不容辞之事,何谈劳苦。”董卓说完,就趾高气昂地走了,他身后的队伍随即跟上。

    袁绍虽然气急败坏,但也只能无可奈何地跟在后面。

    等到队伍回到洛阳时,城中所有的大臣都在城外迎接,因为事先袁绍已经派人回来通知过他们了。

    大臣们在得到消息之后很是奇怪,怎么袁绍刚出去没多久,就营救回了天子。不过他们也没多想,只当是袁绍救援速度快,天子没有走远。

    可是他们在看到董卓之后,心中再次觉得奇怪,董卓不是被劝回并州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队伍临近,有大臣直接上去质问:“董将军,你不是回并州了吗,怎么还在京畿,而且还敢领兵到京城来,你知罪吗!”

    董卓嗤笑一声,还不忘回头看一眼袁绍,心中不由得嘲讽道:敢做不敢当的懦夫,我还以为只有卢植不知道。没想到这事后了,所有人都不知道。

    不过他也没有说出袁绍,而是回答:“哼,我若是回去了,谁来营救天子?”

    在快到京城的时候,卢植就带着自己的家兵回去了。天子已经平安回到洛阳,他完全放下心来,没有一丝想要争功的打算。

    所以此刻没有人反驳这一点,董卓便堂而皇之的将功劳据为己有了。

    “什么,是你救回了天子?”大臣们都很意外,因为袁绍只说了天子被救回,而没说是谁,他们想当然以为是袁绍的功劳。

    “不然你们以为袁将军刚出去没多久,就遇上了天子吗?”

    此刻董卓心中可谓是畅快无比啊,眼前这些高高在上的大臣们,换做以前连正眼都不会瞧自己,还暗地里说自己举止野蛮粗鲁,品行不端,乃是凉州蛮夷。

    可是现在这家伙全在自己面前吃瘪了,这副吃惊的模样,看起来比他们说自己的还要不堪呀。

    这时又有大臣站了出来,指责道:“董仲颖,你也太无理,如今满朝文武都是来迎接天子,你作为外臣怎么可以不回避呢!”

    “回避?”听到这个词,董卓立刻就怒了,“我为了营救天子,不分昼夜,上百里的来回奔波,你居然叫我回避。你以为我的宝剑不够锋利,砍不下你的首级吗!”

    大臣被董卓威吓,顿时面无血色,一连往后退了好几步。

    董卓见他的样子,感觉十分好笑:“你们这些食君之禄,却不能忠君之事的庸臣,朝廷混乱污秽,你们不能匡扶,致使天子流落在外,有何颜面说出让我回避的话,我看该回避的是你们!”

    大臣们被董卓说得无言以对,心中亦是羞愧不已。没想到自己竟有被这个品行不端的董卓逼得哑口无言的一天。

    董卓此刻得以无比,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进入了洛阳。

    袁绍却还站在原地,他望着董卓离去的身影,心中嫉恨。这个迎回天子的功劳和荣耀本来应该是属于他的,却是现在这一切全都被董卓给抢走了。

    袁绍当然不会承认是自己只顾着眼前的利益,而丢掉了更大的利益。他心中只是觉得,如果当初没让董卓进京的话,事情就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有个人并没有跟着队伍一起回到城中,而是与袁绍一样留了下来。他就是与袁绍一样,同为大将军府下的属僚,鲍信。一张国字脸,留着恰到好处的胡须,给人的第一眼感觉就是十分的公正可靠。

    鲍信来到袁绍身边,十分忧虑地对他说道:“袁将军,董卓此人不但居功自傲、飞扬跋扈,而且他身为外臣却直接领兵进入了京城,可见其居心叵测,若是不尽早除去,恐怕会有祸患呐。”

    袁绍却是反问道:“鲍将军多虑了吧,他一个外臣难道还能在这京师,掀起什么大浪吗?”

    “将军此言差矣,董卓手握强兵,又有救驾之功。若是他因功强行留在京师,到时候就无人能制了。”

    “强兵?董卓麾下也就五千骑兵,就算他手下的兵马精锐无比,可是城中的禁军有数万人,难道还制不住他吗?”

    鲍信还想再劝:“董卓兵少,甚是精锐,禁军兵多,却是新募啊。此刻若不趁着他长途行军、兵马劳顿的时候,突然袭击,将他擒住,到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袁绍此刻因为董卓风光的事,心情不好,所以对鲍信的话置若罔闻:“好了,你不要再说了,此事我自有分寸。”

    说完,他也带人一起进城了。

    鲍信看着袁绍不听自己的建议,顿时感慨道:“人人都说袁绍广结名士,虚怀若谷,足智多谋。我看只是徒有虚名罢了。面对如此危机却视而不见,可见其愚蠢。

    洛阳太危险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还是先回家乡避祸,静观其变吧。”

    ……

    董卓带队来到了皇宫,马车停在了大殿台阶前。

    到这里就得步行了,于是董卓来到马车前,对着里面恭敬地说道:“陛下、陈留王,我们已经回到皇宫了,还请下车。”

    刘辩和刘协从马车里走了出来。

    董卓让一个大臣去抱刘辩,而自己则想去抱刘协,结果刘协不愿意,一把推开了董卓伸过去的手。

    这让董卓尴尬不已,而傍边的大臣纷纷窃笑起来。心中想到:让你如此蛮横无理,连陈留王这样的孩子都看不下去了。

    没办法,不让自己抱,自己也不能当着众人的面去跟一个孩子置气。董卓只好让另一个大臣去抱刘协,自己则与他并肩进入大殿内。

    大殿内,两个孩子正在狼吞虎咽,算起来他们都饿了一天了,从昨天被劫走之后到现在一直没怎么吃东西。

    在回来的路上,董卓等人也不是没给他们吃过东西。但是那种食物对两个娇生惯养的小孩子来说简直难以下咽,再加上那时他们也没饿到头,所以就一直忍到了现在。

    直到他们吃完,董卓才说道:“此番劫难,让陛下与陈留王受惊了,臣斗胆问一句,当时那些叛逆是如何将陛下与陈留王掳走的?”其他大臣也心中十分是一脸好奇的模样。

    刘辩最不擅长应付的就是现在这样的场面,所有人都看着他,让他紧张害怕地说不出话来。

    这时比他小的刘协却是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虽然他的声音还是十分稚嫩,但是这么小就能将自己所经历的灾难,清楚地表述出来,本身就是聪慧的表现。

    加上昨晚刘协在北芒山上的表现,使得现在董卓心中十分喜欢这个年幼的陈留王。

    他心想:据说这陈留王乃是董太皇太后抚养长大的,有着“董侯”的称号。太皇太后与我皆为董姓,说不定还是同族,那这陈留王与我也是十分有缘呐。

    天子刘辩,望之不似人君,而陈留王聪慧,有明主之相。为大汉社稷计,不如废天子,而立陈留王为帝。

    现在的董卓已经完全将自己与伊尹、霍光摆在了同样的高度。

    他觉得自己能在这国家危难的时候救下天子,一定是上天安排他来辅佐年幼的天子,匡扶汉室社稷的。

    刘协已经将事情都说完了。这时,跟在董卓身后一起进来的李儒说话了。

    “臣并州别驾李儒,启奏陛下。前将军、并州牧董卓营救陛下、陈留王有功,还请陛下不吝封赏,以酬有功之臣。”

    “大胆!”一个大臣站了出来,厉声斥责道:了,“你一个小小的并州别驾,也敢在这朝堂之上出言不逊!”

    又一个大臣站了出来:“救驾乃是为人臣子的本分,赏与不赏全在陛下,臣子岂可邀功啊!”

    “要说有功,那也是袁绍、袁术二人,他们诛杀宦官,扫除奸邪,还天下朗朗乾坤,这才是大功。”

    一时间又有好几个大臣站了出来指责李儒,实则是在暗骂董卓居功自傲,要挟天子。

    只是他们群情激愤,在董卓威胁的眼神下偃旗息鼓了。

    李儒对刚刚夸袁氏兄弟的大臣讥讽道:“是扫除宦官重要,还是陛下安危重要,你作为臣子难道连这个不知道吗?

    要我说就是因为此二人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突然发动对宦官的攻击,这才导致了陛下遭难,这是难道是大功吗,这是天大的罪过!臣请陛下严惩袁氏兄弟。”

    那大臣被怼地哑口无言,这种东西不好选。他要是敢说除宦官重要,那他就是个不忠的贼子。

    要是说天子重要,那暗地里又会被其他士人排斥。在他们眼里天子可以换,但是跟他们争权夺利的宦官必须死。

    作为四朝元老的袁隗终于说话了:“袁绍、袁术二人思虑不周,致使陛下遭难,罪在不赦。但二人诛杀宦官有功,还请陛下许二人功过相抵。

    陛下天佑,幸得董将军相救,臣以为应重赏董将军,以嘉忠臣之心。”

    袁隗都这么说了,其他的大臣自然是应声附和。而李儒也不再提袁氏兄弟的事情了。

    不过由于天子年幼,对于这些事情懵懂无知,所以具体的事情都写了下来,交给何太后去决断。

    最后,董卓因为这次救驾,而晋升为了司空,位列三公。(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逐鹿不错,请把《逐鹿》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逐鹿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