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特产

    吴应成被问得有些莫名其妙,只能看了一眼杨乐乐,杨乐乐脸上微微一红道:“莎拉波娃小姐,唐副总说他还有重要事情,昨天晚上就动身回巴蜀了。”

    莎拉波娃有些失望地道:“我还想着跟他深入认识几天呢,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快就走了。

    好了,不说这些了,吴总,我想你也应该知道,对于一个卡车制造企业来说,其实配件的利润远远要比卡车本身要高。

    不过,你们公司的唐副总真的很让我们满意,如果下次也是他和你一起来谈的话,我想我们会给你一个满意的折扣。”

    吴应成嘿嘿一笑,虽然感觉这事好像另有玄机似的,可也没有多说,“那就等需要时,我再让唐副总来谈吧。”

    莎拉波娃一听这话,开心一笑,“好的,我会一直在这里等你们的。”

    ...

    辛疆喀十地区离巴蜀丛南市直线距离两千两百多公里,这个年代,很多高速路又没有通车,实际通行距离达四千四百多公里,这些卡车的怎么回家成了大问题。

    这个年代,货运飞机很少,而且价格高昂,是不可能用飞机运的,那就只有一条路,自己开回去。

    这么远的距离,加上路又不好走,司机们还要休息,没有十天半个月时间是到不了的,这期间的吃喝拉撒,都要吴应成来考虑。

    吴应成又想着这些车都是空车,不能这么白白浪费了,便决定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买,顺便带回去。

    第二天早上,吴应成签完合同,付完了钱,便带着杨乐乐和一个叫阿依古丽的维族姑娘等人来到了喀十最大的巴扎上。

    巴扎就是农贸市场市场的意思,很多极具本地特色的东西,都能在这里看见,巴旦木、吊干杏、无花果、葡萄干、木塞莱斯、切糕,应有尽有。

    吴应成想着下个月就要过年了,做为老总的他,肯定是要发年货的,这些干果又好吃又便宜还新奇,拿来当年货是最合适不过了。

    带着两个美女来到一家干果店前,吴应成看了一眼阿依古丽,“阿依古丽,麻烦告诉一下老板,我要一千斤干果。”

    “一千斤?”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维族大叔,挺着大肚子,高兴的直接说起了汉话,“老板,我没有听错的吧,你要一千斤干果?”

    吴应成没想到这为大叔会说汉话,愣了一下,指着五种摆出来的干果道:“大叔,你没有听错,我要一千斤,这五种每种两百斤,便宜一点。”

    大叔笑道:“小伙子,放心的嘛,我们维族人最喜欢内地来的朋友了,价格,绝对是最便宜的,要是骗你,我家的丫头嘛,你给带走就是了。”

    吴应成简直遇得到,他可不想被人追几条村打,“大叔,开什么玩笑呢,我怎么可能带走你家丫头呢,你不心疼吗?”

    大叔一本正经地道:“老板,你不知道的嘛,我有十一个丫头,天天饭都吃不起的嘛,你要是肯带走的嘛,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心疼什么的嘛?”

    吴应成便不敢答话了,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政策都是很宽松的,并没有计划生育的说法,随便他们怎么生。

    看着大叔的身材,还有他老婆那一脸的沧桑,还真有可能有十一个丫头,要是真要送她一个,那就麻烦了。

    讲完了价,付了钱,大叔便带着老婆往车上送货,直羡慕的旁边几个老板眼睛都差点掉在了地上,纷纷围上来询问吴应成还要买什么。

    吴应成总算是体会到这些民族同胞的热情了,好不容易挤到一间囊饼店前,还没有开口,老板便说了一大串维语。

    吴应成一脸懵的看着阿依古丽,这位美丽的、带着东方神秘色彩,又有西方豪放气质的维族姑娘甜甜一笑。

    “吴总,老板说了,他的馕饼是整个喀十最好吃的,一天只买三百个,你要买得完,今天的货就全部给你,价格好说。”

    馕也是辛疆的特产,有一点像口里的干饼子,但在做的过程中,往往会在面粉里加上洋葱、鸡蛋等来调味。

    面饼做好之后,还会在上面洒上瓜子或者孜然,放进馕坑里一烤,那香味可以串出好几百米,香得人直流口水。

    这种东西会被烤的很干,加上辛疆气候干燥,常温下放个七八天也不会坏,吴应成打算来当干粮,防着路上没吃的。

    很多维族同胞几十年后出去干活时,仍是带着这样一块馕,再带上一瓶水,那就是一吨饭了。

    吴应成大概算了算,辛疆的路虽然还算好走,可地域太广,加班加点的开,也得三天左右,一天三个,那就是九个,他们一共是三十人,那就是二百七十个。

    如果再加上甘肃、陕西找不到饭吃时的消耗,至少得准备五百个才行,吴应成比了五根指头,“我要五百个,可以多做一点吗?”

    老板愣了一下,立即看明白了,给阿依古丽讲了几句维语,阿依古丽道:“吴总,他说他的馕做的慢,如果你要五百个,就晚上再来,他现在加班帮你做。”

    “好。”

    吴应成拿了一块馕饼,咬了一口,脆、甜、香、软,这才知道,不是所有的饥饿营销都是骗局,还有些东西是真的好。

    但这些东西对于三十辆卡车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连一辆轻卡都装不满,吴应成便想着再买一点口里不好买的东西,顺便做趟生意,赚点外快。

    “阿依古丽,你们喀十除了这些吃的东西,还有什么放得久的特产没有?”吴应成问道。

    阿依古丽那双黑曜石一般的眸子一闪,涌出火一样的热情,“有呀,我们喀十还有伽十瓜,还有地毯,这些都是口里买不到的,你想买的话,我可以带你去。”

    “伽十瓜是什么?”一旁,杨乐乐问道。

    “伽十瓜和哈密瓜都是一样的品种,只是产地不同,所以名字不一样。”

    “吴大哥,我看这瓜就不买了吧,反正咱们要从哈密过,就从那里买行了。”

    吴应成也是这么想的,根据前世的记忆,伽十瓜的口味比哈密瓜还要差那么一点,而且还少拉这么远的距离,那就没必要了。

    “阿依古丽,那你就带我去买地毯吧。”

    “好。”

    几人来到一家破旧的土屋前,只见屋里挂着各种花色的地毯,都是用本地纯羊毛做成的毛线,然后手工纺制的,看起来高贵大方,远不是那些工业地毯能比。

    复杂的工序,注定了高昂的价格,吴应成问了一下,这样一条地毯得要40块钱,可他在帝都见过一条一模一样的地毯,却要60块钱,也就是百分之五十的利。

    吴应成开始通过阿依古丽与其交谈。

    “老板,你这地毯有多少条?”

    “老板,你要多少条?”

    “先来一千条。”

    “老板,你要得太多了,我这里只有三百条。”

    “那哪里还有?”

    “你往前走,这一条街有好几家都在买,我先给你往车上搬,一会你来结钱就是了。”

    吴应成果断信了他的话,这也是维族人的特点,大多数都特别诚实,所以在这里买东西,一般都不会讲价,也不会货比三家。

    因为讲也没有用,而比下来你会发现,整条街都是一个价,这种传统一直沿续到几十年后,很多地方的人还是这个样。

    果然,走了一段,吴应成又看见了这样一家店,吴应成一问价格,果然是一样,老板也果然像之前的老板一样,先往车上扛,一会再结账,吴应成只能果然地让一个人跟着去清点计数。

    一连扫了四家店,吴应成总算是买足了一千条,可也只是装了一辆半重卡而已,吴应成心里一横,又扫了三家店,凑够了两车。

    “阿依古丽,你们这里还有别的这种东西没?”吴应成越买越有劲,看着阿依古丽道。

    这位原本开朗的小姑娘有些被吓着了,这到底是个什么人呀,怎么这么有钱,这都快十万了,她别说花,见都是第一次见,这人怎么还想买呀?

    “有倒是有,可你不一定用得着。”

    “是什么?”

    “手工刀。”

    “是什么东西?”

    “就用是切切糕的刀。”

    “那还是不要了。”

    虽然刀在这个年代还不管制,可这东西那里都有,而且要多少才能装一车呀,没有多大的意义。

    至于这能把土豪都给搞穷的切糕,吴应成也问了一下,结果却根本没有那么贵,而且还不能长期保存,吴应成也放弃了购买打算。

    1985年1月7日,吴应成的车队终于出发了,一共三十辆车,每辆车上都挂着双沟实业的旗帜,每辆车之间保持五百米的距离,全长十五公里,像一条长龙似的,开始了回家之旅。

    喀十、阿克苏、库尔勒、吐鲁番、哈密、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宝鸡、西安、汉中、巴中...

    吴应成这一趟可以说是把整个龙国转了半圈,每到一个地方,都买上一点本地的特产,然后再卖一点别地的特产,等回到丛南市时,终于把三十辆卡车都装满了。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寒门药娘的自我修养不错,请把《寒门药娘的自我修养》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寒门药娘的自我修养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