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大明柱粱孙承宗(求月票收藏)

    第六十三章大明柱粱孙承宗(求月票收藏)

    奉天殿内。

    “高阳孙承宗先生给朕上了折子,建议朕大力整顿京营,并言唯有京营强京城才能万无一失,朕觉得孙先生所言甚是。

    孙先生年岁虽高,但身处民间还能忧其君,朕很是感动啊!”朱由检笑道。

    一众阁臣听到皇帝提起孙承宗,个个都是心中不安。

    今天皇帝突然说起孙承宗,难道要重新启用德高望重的孙承宗?

    依照孙承宗的资历,在场的阁臣哪个都比不上,人家可是天启朝的帝师,三朝元老的重臣。

    他要是重回朝中,不做首辅实在说不过去,如果孙承宗做首辅,黄立极去哪里?

    黄立极拱手道:“孙先生年近古稀,还能为圣上和朝廷分忧,臣实是敬佩。

    老先生这个年纪,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真是让人羡慕啊!”

    郭允厚道:“老臣如果到了孙先生这般年纪,自是如老先生一般,回老家耕田读书,悠然南山,岂不美哉!”

    后面的大臣也是随声附和。

    朱由检心里暗暗发笑,这二位话里话外就是孙承宗年事已高,不该再回到朝堂了,朝廷大事还是他们这些五十多岁的年轻人该操心的。

    朱由检开口道:“内阁和诸臣操劳国事,朕也是有数的,可要是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掌舵,诸位肩膀上的担子会减轻一点,朕实不忍阁臣们夙兴夜寐啊!”

    “有圣君在上,臣等为国效力是应当的,丝毫不觉疲累!”黄立极急忙回道。

    “黄阁老之言实乃臣等众人的心声!”

    “黄阁老所言甚是,圣上即是我大明中兴之人!”

    “臣赞同黄阁老之言!”

    其余诸人纷纷发声。

    朱由检皱眉沉吟,黄立极等眼巴巴的望着他。

    半晌之后朱由检道:“诸卿既然觉得自己能够胜任,朕亦是无话可说。

    只是可惜了孙先生为国效力的一片心意,朕心中实在过意不去,毕竟是三朝老臣,忠心可嘉啊!”

    场上诸人皆是暗暗长出了一口气。

    黄立极施礼道:“圣上可下旨嘉奖孙先生,其子孙之中有志者也可恩荫入官,如此孙先生自会对圣上感恩不已!”

    朱由检道:“就算孙先生不上折子,朕也会加恩荫,朕只是觉得孙先生大才闲置在野,实在可惜。”

    诸臣默然不语,看来皇帝还是没有放弃想让孙承入阁的念头,几人对视一眼,瞬间达成共识,无论如何不能让孙承宗回来。

    朱由检话锋一转,皱眉道:“前番魔族皇太极竟然率兵打到京城之下,魔族虽然退走,可京城内依然人心惶惶。

    京城安危关乎江山社稷,且魔族如此猖獗,莫非蓟辽督师掌控军队无力?”

    黄立极闻弦歌而知雅意,上前一步拱手道:“王在晋身为蓟辽督师,其性懦弱!(注:历史上是袁崇焕蓟辽督师,现在借王在晋顶替。)

    蓟辽为京师之屏障,须择一位重臣督抚军民不可。如此方可令京师安心!”

    “那依卿之见,谁可担此重任?”朱由检问道。

    “孙承宗孙先生曾督师辽东,军民无敢不服,臣举荐其任职!”

    “臣附议”

    “老臣附议”

    “臣附议”

    朱由检不置可否,叹道:如何处置?毕竟是朝廷大员。”

    “如此尸位素餐之辈,怎能窃据高位而不为?自当是罢职回家!”黄立极慷慨激昂道。

    朱由检挥手道:“诸卿退下吧,朕乏了。”

    诸臣行礼告退。

    ……

    孙承宗(1563—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府高阳县人(今属河北省保定市)。

    他既是明末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学者和诗人。

    他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

    在明朝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

    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

    孙承宗还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后遭到魏忠贤的排挤,辞官回乡。

    历史上崇祯二年秋,后金兵统帅皇太极绕过关宁防线,进入长城,京师再度告急。

    为众所举,孙承宗蒙诏原官起用,夕闻命,朝就道,起家陛见,平台召对,议守京师,被崇祯皇帝任命护卫京师,节制各路援军。

    孙承宗不顾劳顿,连夜巡视北京内城外城,布置防御。次日,皇帝又改命孙承宗出守通州。

    孙承宗与茅元仪率领二十八骑,不顾城外遍地敌军,冲出东便门,入通州御敌。

    他收复了皇太极撤退后留下固守的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镇,在关内肃清了后金武装,史称“遵永大捷”。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后自缢而死 。

    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获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几天以后,孙承宗进京,来到了乾清宫,朱由检得悉后,随即召见了他。

    对于这位大名鼎鼎的明末忠臣,朱由检从内心里敬佩不已,抵抗异族以身殉国,明知必死仍奋战到底,这才是民族气节,也是支撑起这个民族的脊梁。

    孙承宗欲行大礼参见,朱由检忙起身拦阻,但孙承宗还是坚持着拜了一次,然后才在王承恩搬来的锦凳上坐下。

    朱由检微笑着道:“本来想等孙先生歇息一夜再召见,但朕是个急性子,还请孙先生见谅,这一路辛苦了!”

    “圣上召见老臣,必为国事,何来辛苦一说!臣年齿虽长,但身子骨还硬朗,还能再为朝廷效力几年!”

    孙承宗声若洪钟,底气十足,年轻时踏遍大明边关,练就了一副好身板,虽已经六十五岁,但丝毫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子。

    “看到孙先生强健如昔,朕很是高兴!此次召见先生,乃是有重任欲托付与你!”朱由检温言道。

    孙承宗站起身形,拱手道:“圣上但有所托,尽管吩咐便可,老臣自问尚有些许能力,尤以对九边之事甚为熟知,不知陛下要将老臣遣往何处?!

    朱由检忙道:“孙先生请坐。朕正是深知先生熟知边事,所以欲将蓟辽督师之职交于先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孙承宗闻言一愣,开口道:“宣大一线朝廷有重兵驻守,杨国柱、虎大威皆是久驻边关的大将,不用担心。

    魔族这些年实力强劲,前段时间更是打到京城外,看来应该是山海关宁锦一线出了问题。难道陛下是让臣去压制这些骄兵悍将不成?”

    朱由检赞许的点头道:“孙先生所言甚是!此次后金魔族入关直达京城之下,一路走了竟然没有半点风声,锦州一带岂无问题?值此关头不能轻动耳!”

    孙承宗道:“圣上明见,魔族实乃我朝之心腹大患,锦州宁州一线为我大明屏障,若不是绝对信任之人,早晚必受其反噬!”

    朱由检微笑道:“朕自是知道蓟辽的重要性,因此才把蓟辽托付与先生,不知先生可愿之?

    现今宣大等地尚能勉强维持,当务之急是压制中原各地渐生的乱象,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先把腹心之患解除,才能腾出手来全力解决边患!”

    孙承宗拱手道:“圣上所言臣不敢苟同,臣认为魔族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至于流民,大部分不过是没有灵器的散修而已,只需一重臣剿抚并用,流民不足为患,此间道理还请圣上明鉴!”

    朱由检心道:根据后面的历史来看,就知道最后灭亡大明的是你们并未放在眼中的流民了,魔族不过是捡了个漏而已。

    如果不是李自成等人把大明腹心之地彻底搅乱,按照魔族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占领大明全境,当然,这些事不可能说出来。

    朱由检笑道:“后金魔族如同一头饿狼,爬伏于草丛中,寻机就会从大明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对付饿狼,只有先把它打疼打残,使其暂时无力再来撕咬,等大明养好伤之后,才能彻底把它打死。

    先不谈这些,此次先生任职蓟辽督师,朕希望老先生彻底整饬边军,严明军纪,查禁空饷,裁汰老弱。

    最重要的是边军将领必须无条件服从朝堂调令,望先生训练出一支敢打能打,战无不胜的强军。

    待局势稳定后,先生要大力屯田养兵,恢复卫所职责,朕会安排有司配合先生,尽管放手去做。

    先生不必畏惧朝堂流言,朕自会为勇于任事的臣子遮风挡雨。

    朕从京营抽调一千骑兵,作为老先生督师标营,随同赴任,以壮朝廷声威!”

    孙承宗自是应下,君臣又交谈一番,孙承宗拜别回客栈休息。

    ……

    “有孙承宗坐镇蓟辽,京城安全无忧矣!现在朕要好好收拾一下城中的不法奸商!”朱由检暗暗说道。(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修真不错,请把《大明修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修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