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江东水军

    第366章

    “主公,锦衣卫来报,歩流铭已经顺利抵达曲阿,并且已经对吴郡等地展开了行动。孙绍已经有所行动,开始在当地大量招募门客……”这一日黄权将歩流铭已经锦衣卫搜集来的详细情报汇报给刘琮,其中就有酒馆那一幕。

    “好,很好!你要指示所有的锦衣卫主意保护他本人的安全。另外说书这种形式虽然不从,但形式要多样化。要让更多的吴郡乃至江东百姓知道。”刘琮对于黄权的汇报显然很满意。

    军队已经磨刀霍霍,歩流铭不负众望已经开始在江东行动起来。那么接下来分化江东其他家族的行动也要加快动作了!倒不是刘琮胆小,江东孙氏历经三代,尤其在孙策和周瑜时期,兵锋之盛令许多诸侯畏惧。

    孙策能够以一个‘外来户’在江东迅速站稳脚跟并且荡平其他诸侯的势力绝对尤其过人之处,其中江东水军便是孙氏一族的最大依仗。想必同时期的其他扬州诸侯。孙氏水军拥有装备、技术和规模上的绝对优势!

    根据刘琮自己对襄阳、江夏和江陵水军的了解和锦衣卫情报将之于江东水军比较。这个时期的江东水军战船主要有三种:斗舰、楼船、艨艟。

    斗舰防御型战舰,以桨为动力,船头立有旌旗及指挥进退用的金鼓等,船身两侧有插桨用的孔,船上建有带箭孔的女墙,墙内布置士兵,可以对敌船进行射击。女墙的高度可以遮挡士兵半身。主要起防御作用。斗舰主要用于指挥,是整个舰队的旗舰。

    楼船体型极其庞大,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和越国就已经能够建造楼船,吴王阖闾乘坐的“余皇号”就是楼船。汉武帝征伐南越时期建造的楼船已经可以搭乘1000人,高度越为二十步米(28-30米),是今天好几层楼那么高。

    孙策建造的用于作战的楼船则更加庞大,船上能够建造5层楼,最多搭乘3000人,是水战的主力。通常的战术是撞击敌船或直接登上敌船进行肉搏。因此船只的大小直接影响搭载士兵的数量,也就直接影响战斗的结果。

    江东的楼船上除了建有高楼外,每层楼上也建有防御性的女墙,第一层女墙上还有剑孔、矛孔等,既可远攻,又可近防,还设有礌石、铁刺等防御性武器。《太平御览》记载东吴有名号的楼船包括:飞云、盖海、长安、赤龙、驰马、青龙战舰、晨凫等等。

    这楼船的地位可相当于后世的航母了!

    艨艟主要用于突击的战舰,体型细长,以生牛皮覆盖船身,防御性较好,船身设有箭窗、矛孔,可以近距离攻击敌军。但艨艟最主要的特点是船头有坚硬的尖刺形状突出物,用于冲撞敌船。

    由于其体型狭长,因此行进速度极快,这种冲击力极强的战舰通常会给敌军造成突如其来的打击。当年孙权偷袭江夏沙羡时,刘琦就是吃了这种船的亏。

    江东水军水军除了设备先进外,技术上的优势也很明显,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此时船尾舵的出现。

    这种装置可以很好的控制船只行进方向,使船只的灵活度极其精确,而西方国家最早要到13世纪初才出现船尾舵。江东水军的这种技术优势使其受恶劣天气的影响程度降低,即便水面风向不利,也可通过船舵最大限度的控制行进方向。

    另一技术优势是双桅战船的出现。在风向利于己方时,双桅战舰能够提高行进速度,在以船只撞击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水战中,速度快就意味着冲击力强,加上江东水军强大的战舰,用一波进攻就使敌船丧失作战能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好在荆州水军也不差,而刘琮更是和谐后世来的军事人才,经过几年的追赶,至少在技术和装备上与江东水军差距已经不是很大。但要说到规模,刘琮就自愧不如。

    这也难怪,这些年刘琮的主要精力用在对付北方的曹操和攻取益州。所以便大力发展和装备步兵。水军只是作为防御孙权和曹操攻击时使用。主动出击的机会也不多,刘琮也还没有富裕到水陆并重的成都!

    目前刘琮手下有各类战舰近千,如果按照平均每艘战舰一百将士算,能够武装近十万人。而情报现实,孙权现在的战舰可是达到了两千。当然依据扬州和交州的人口,孙权不可能招募二十万的水军。虽然水军是他在江东立足,抵御曹操和刘琮两个强敌的最大依仗。

    但是有这么多战舰,那么久意味着孙权手里,至少包括一些类似预备役或军屯性质的在内可以在短时间内组织起二十万抵抗大军。只要有战争需要的时候这部分人能够立刻拿起武器参战,不用临时征调和训练。

    目前刘琮在荆州大约有五万,孙权应该不低于十万。如果双方都全部动员,至少从战舰数量来看,刘琮还是趋于劣势。

    尽管影响战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硬性指标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上江东水军出色的水上作战经验,要在水战中击败这样一支精英部队还当真需要一部分运气呢。

    好在刘琮有一支强大的陆军。而且步兵中大多装备了强大的诸葛连弩!当然如果能够在发动战争之前最大程度的分化孙权集团,那是最好不过了!

    经过详细的情报和深思熟虑,刘琮将第一个重点目标对准了张昭。在后世的资料中说张昭是一个投降派,其实是对他的误解。张昭其实是一个统一派!是孙策的坚决拥护者!

    张昭字子布,彭城(今徐州)人,自小好学,博览群书,尤专《左氏春秋》,并能写得一手精湛的隶书。还未成年,就被乡人举为孝廉,与当时名士王朗(曹魏时官至司徒),赵昱等成为密友,更受彭城才子陈琳(为袁绍撰写讨曹檄文者)的称赞。

    张昭是位十分重视名节的知识分子。徐州剌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欲加的重用,但张昭因对方官声有亏而断然拒绝,布衣人反炒了封疆大吏的鱿鱼!一怒之下,陶谦将其下入狱中,多亏了好友赵昱倾身营救,才幸免于难。

    出狱后张昭南渡长江避祸于扬州,孙策敬重张昭的品德才能,待之以师友之礼,任命为长史,抚军中郎将,东吴的政治军事,全部交他一手处理,孙策当起了甩手东家。

    张昭主事后,北方士大夫写信到东吴,一字不提主人孙策,倒将功劳、荣誉一概归之于他。张昭被夹在两难之中:告诉孙策吧,怕造成难以辩白的误会;不告诉吧,隐匿本身就是严重的罪责。

    在他进退两难中,孙策从侧面知道了,大度地笑道:“春秋时管仲相齐,这个也只说仲父(齐桓公称他为仲父),那个也只说仲父,而齐桓公(什么事情也不做),照样是周朝的霸主宗师。

    今天子布德才兼备,我能用之,你的功劳能不归在我的名下吗?”(见《三国志•张昭传》)看来,孙策的识人与豁达也是他人难以比拟的。

    不幸地是,反对分裂立主华夏统一的孙策英年早逝。在弥留之际,他把张昭招到病榻前叮咛:“假如我弟弟孙权不是成事之人,您就取而代之。如不能在混乱中获得成功,可以从容地归附曹操,不要有这样那样的顾虑。”由此可见孙策对于张昭的倚重。

    孙策死时,孙权年仅十七岁,还是位少不更事的孩提,还十分任性和狂悖,正是在张昭的匡佑下,才一步步走上正路的。

    孙策主事日浅,民心还未曾归附,东南六郡随时都可能发生内乱。孙权弟承兄业任车骑将军后,多亏有张昭辅佐,内安抚黎庶百姓,外周旋军阀使节,使江东局势渐趋于平稳。

    及孙权年长之后,每次率军出征,都是张昭坐镇后方,负责政务和支前。张昭还是位通晓军事的统帅人才,孙权出征合肥时,张昭督领诸将征讨叛逆匡琪,一直到攻破豫章,并在豫章南城歼灭了匡琪部将周凤所部。豫章一战打出了张昭的威风,自此之后,他多次统兵出征,常常跟随在孙权身边,成为谋臣的楷模。

    但张昭与周瑜、鲁肃的理念完全不同。在张昭看来,这周瑜、鲁肃完全是在教唆孙权割地称雄。张昭和孙策一样,是汉室的拥护者,是主张华夏一统的!

    在张昭的主持下,东南抵定,民众也逐渐安居乐业,孙权野心也膨胀起来。鲁肃教唆孙权割地称雄时,张昭对此十分反感。他对孙权说:“鲁肃年轻,思虑粗浅而疏误太多,不能使用。

    但孙权既已经怀有贼心,更因为周瑜曾告诉他:“鲁肃的才能,正可以匡佐时政,应广泛听取他的意见,以成就割据为王的功业,不能不录用。”才使鲁肃找到了分裂华夏的平台。成为了逐渐接替张昭主政江东的实权人物!(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兴汉不错,请把《兴汉》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兴汉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