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真相大白(第十一更)

    从刘府出来,郭礼以为要去万年县衙,谁知孟浩然直接去立政坊,看样子要去李老先生府上。走进立政坊,孟浩然居然走到李掌柜的茶摊坐下来喝茶。和李掌柜聊了一阵,方才起身向李老先生府上走去。

    “有什么新的发现?”郭礼知道孟浩然不会平白无故的坐下喝茶,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要问。刚才看似无意中的聊天,谁知道其中含着多少玄机?

    “最近漕帮的人可能得到什么风声,竟然没有再运粮草进京。”孟浩然说完倒把郭礼吓了一跳,不是来查刘鹤鸣遇害的案子,怎么和偷运粮食扯到一块了。仔细回想了一下刚才孟浩然和李掌柜的聊天,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是怎么推断出来的?”

    “李掌柜这几天的生意不太好,很早就收摊。”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第一次来的时候李掌柜说漕帮的人很晚才来喝茶,生意人不会放过到手的生意。这几天李掌柜很早收摊,说明漕帮的人没有出来。”

    原来如此。

    剑湖开门看到郭礼,不情愿的出声道:“先生,还是上次的两人要不要见?”

    “请进来吧。”老先生在里面搭话。

    老先生坐在蒲团上,剑湖倒也乖巧,没等老先生吩咐就把茶端上来。

    “老夫知道你们还会上门。”

    “老先生怎么知道?”

    “刘鹤鸣道友羽化,老道深感痛惜。道友究竟为谁所害,老道也想大人能够早日查明真相。”

    “老先生可知道友会?”

    “老道正是道友会的一员。道友会是京城信道之人成立的松散组织,平素互相很少来往。偶尔见面,也是谈及一些关于修道的心得。”

    “老先生可有道友会的名册?”

    “名册倒是没有,捐赠名单倒有一份。剑湖,去拿道友会的捐赠名单来给郭大人。”

    道友会经常做一些善事帮助世人,这份捐赠名单就是道友会为去年深受蝗灾之苦的农家捐赠。

    郭礼翻看着花名册,从中发现了两个熟悉的人:其中一个是柳县令,还有一个是郭礼万万没想到的人。

    吴令珪。

    “吴令珪也是道友会的?”

    “吴大人在道友会好多年了。”

    奇怪了,吴令珪明明是儒家之人,怎么会加入到道友会之中?

    “这位吴令珪可是朝中的御史中丞?”

    “正是这位吴大人。”

    郭礼将花名册还给老先生,随口问道:“老先生先祖是道德天尊?”本来郭礼想问“老子是令祖?”,转念一想这样问太唐突。

    “大唐高祖是老夫的祖父。”

    郭礼差点连下巴都惊掉。

    高祖李渊是老先生的祖父,岂不是说比当今皇上的辈分还要高两辈?

    “先考李元婴,高祖十七子。”

    这样说就行得通了,据说李渊禅位之后还生了两个儿子。

    “李老先生是漕帮帮主?”郭礼想起裴洋的话问道。

    “漕帮为朝廷做事,大人就不必理会。这些年若不是漕帮暗中将粮食运进京城,恐怕京城的米价早就飞上天了。”

    难怪李隆基吩咐暗中查探是谁在偷运粮草,又不责令严惩,说不定早有密探将老先生的身份禀报给皇上。

    “皇上命本官查明进入京城粮草来源,没想到老先生如此坦白。”本以为查明粮草来源还需要一段时间,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听说裴大人受命任转运使疏通漕运,大人可否牵线让漕帮协助官府运送粮草?”

    这些年来漕运逐渐阻滞,每年官府入京的粮草不过二十万石,运力明显不足。如今老先生提议让漕帮参与其中,于公于私这都是一件好事。

    “既然老先生有心,本官牵线又何妨?”

    从李府出来,孟浩然依旧在沉思。

    “可有什么发现?”郭礼问道。

    “修道会的人没有嫌疑,道家讲究无为无欲无求,断不会平白杀害道友。刚才李老先生如此坦白,好像有什么事情隐瞒着。”

    郭礼想起绑架公主的两名歹徒出自漕帮,其中必有问题。听孟浩然说起道家,倒是想起一句话:死道友不死贫道。眼下还是寻找线索,实在没心思开玩笑。道友会的名单中,无疑吴令珪的问题最大。

    “吴令珪。”

    “御史中丞吴大人?”

    “吴令珪信奉儒家,混进修道会必然有目的。”

    “如果御史中丞卷入其中,牵扯到的人必然极广,这个案子很可能复杂了。”

    “不如去万年县令府上看看?”郭礼想着反正也是顺路,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线索。堂堂大理寺卿竟然帮京兆府查案,传出去也是笑谈。

    新的知县还没有上任。

    木县丞正在府衙内处理公事,看到郭礼两人急忙迎了出来。

    “两位大人前来查案?”

    “柳县令经常和什么人来往?”

    “柳县令信道,崇尚自然。平时交往之人尽皆淡泊名利之人。官场上倒是和一位吴大人很谈得来。”

    “吴大人?是不是御史中丞吴令珪吴大人?”

    “下官不知是不是御史中丞,柳县令房中还有吴大人送的折扇。”

    “折扇?什么时候送的?”孟浩然插嘴问道。

    “就在柳大人死前不久。”

    “折扇还在?”

    木县丞将郭礼两人领到柳县令书房,从墙柜里拿出一把折扇,打开折扇,上面书写着一个字“道”。忽然之间,郭礼闻到熟悉的味道。这是什么香?闻起来似曾相识的感觉。记得当日来到柳县令的书房,似乎也有这种淡淡的香味。

    郭礼拿走折扇,京兆府中打探案情,看看元大人是否有新的发现。

    元行冲正在府衙办公,笑呵呵的迎了出来。郭礼惭愧,竟让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亲自迎接。

    “暮春时节,郭大人真是风雅。”待元行冲走近时时脸色大变,忽然间满脸通红。

    “元大人这是怎么了?”郭礼问道。

    “老夫也不清楚,忽然感觉头晕心跳胸闷。”按理来说元行冲早该致仕还乡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个岁数还能兢兢业业的做事。

    走近府衙,郭礼随手将扇子放到桌上,“这把折扇是柳县令遗物,给元大人带过来,或许对柳县令被杀一案有所裨益。”

    元行冲拿起折扇打开正在观赏扇面上的“道”字时,忽然之间又是很不舒服。

    这把扇子有古怪!

    “元大人可有什么隐疾?”郭礼问道,前世有很多人对香味过敏。

    “老夫昔日肺部受伤得过喘病。”

    既然得过哮喘,闻到折扇上的香味有不良反应算是正常。郭礼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柳县令会不会曾经也有过哮喘?当即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元大人不愧在大理寺中担任了十年寺卿,立即明白郭礼的意思。

    “邢捕头,速速前去万县县衙,调查柳县令生前是否患有哮喘之类的疾病。”

    一个时辰之后,邢捕头前来汇报。

    “柳县令生前的确患有喘病,有城南王郎中的诊断,还有柳县令夫人亲口证实。”

    如此一来,如果吴令珪事先知道柳县令患有喘病,又送出折扇,就有了故意杀人的想法。

    作案动机呢?

    仅凭一把折扇就定当朝四品大员御史中丞的罪,恐怕有些勉强。

    尽管所有线索都指向吴令珪,可是没有证据。唯一的证据,吴令珪可以推脱不知道柳县令有哮喘病。文人之间送一把折扇有什么稀奇古怪?

    元大人听完郭礼叙述和猜测,大致已经锁定这位吴大人就是谋杀柳县令的凶手。至于证据么,元大人会心一笑露出口中稀疏不齐的牙齿。

    ……

    吴令珪自诩三件事无人可及:作为读书人读万卷圣贤书,做官清廉从不贪污受贿,作为言官屡次弹劾当朝宰相。在御史台这位吴大人的名声比御史大夫裴光庭还要响亮,当年吴令珪大言不惭道:“御史就是天子门前一条狗,咬尽奸佞正乾坤。”

    这些年来,吴令珪倒也做出了符合言行的行动。但凡吴令珪弹劾之人,无不是贪赃枉法之人。奇怪的是凡是吴令珪弹劾之人大多信奉佛道两教,对于儒家门人从来不做关注。这一点让吴令珪赢得了少数士子的追捧。

    吴令珪正在起草弹劾王晙的奏章,忽然觉得眼皮猛跳。

    陡生不祥预感。

    恰好此时,管家前来禀报:“京兆府元行冲大人、大理寺卿郭礼前来拜访。”

    吴令珪心烦意乱,最不愿意看到的两个人竟然同时来到府中。

    “请两位大人前堂奉茶就坐。”

    吩咐完管家,吴令珪将弹劾奏章起草完毕,这才走向前堂。

    郭礼和元行冲早已等候多时,就连茶水也喝了两盏。

    “两位大人来访,下官府中蓬荜生辉。”

    “吴大人客气了,今日来府上是有件杀人案需要吴大人协助调查。”

    “杀人案?不知道什么案子能让下官出力?”吴令珪面色不变道。

    “万年县柳县令被杀一案,新科进士刘鹤鸣被杀一案。”

    “非常荣幸之至,没想到下官居然能够协助两起杀人案。”

    “吴大人,请?”

    “下官如果不愿意协助调查呢?”吴令珪脸色一变。

    “来人,将吴令珪拿下。”元行冲话音刚落,邢捕头带领十几个京兆府衙役冲进来站在元行冲背后。

    吴令珪看了看元行冲和郭礼,说道:“郭大人,还记得当初下官所言吗?孔孟圣贤之道,还需有人继承。”说完,跟着衙役走了。

    郭礼不知道这位元大人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抓捕朝廷四品大员,如果查无实据,弄不好要被倒打一耙。更何况这位吴令珪大人乃是御史中丞,朝中的言官,负有监察百官之责。如今被京兆府抓取,没有真凭实据,怎么向皇上交待。随同吴令珪被抓的还有吴府内的管家、小厮等六个人。

    经过几日审问,终于开堂了。

    元大人禀告皇上之后,李隆基要求查有实据,可见这位御史中丞圣眷未衰。

    “吴大人,万年县柳县令,大人可认识?”

    “柳县令和本官同朝为官,自然认识。”

    “柳县令患有喘病,吴大人送的这把折扇之上恰好有诱发哮喘的香味,吴大人作何解释?”

    “折扇缺为本官派人送出,只是下官不知柳县令有此隐疾。”

    和预想的一模一样,吴令珪打死不承认。

    元行冲微微一笑,这位七十岁的老头胸有成竹喝道:“还不负罪伏诛更待何时?带人犯!”

    邢捕头带来吴府管家。

    “据实交待,十日前都去了那些地方?”

    “十日前?在下待在吴府没有出门。”

    这是什么?邢捕头拿出一双沾满泥土的鞋。

    “这是从你房间之中搜出的鞋,鞋上的泥土和广运潭春明门附近的泥土一模一样。当日你杀害了刘鹤鸣,将刘鹤鸣绑上石头沉入广运潭,没想到石头落入水中,绳子松开,刘鹤鸣尸体浮在水面被人发现。是不是?”

    管家没有回话,正在偷偷看着吴令珪。吴令珪若无其事,管家心里虽然忐忑不安,倒也神色如常。

    “吴咏新,这件衣服你可认识?这是从你房中搜出来的衣物,你作何解释?仵作当日从刘鹤鸣的指甲中发现青色丝织物,本官查看你的衣物之上右手袖口有明显拉丝的痕迹,显然被人抓住之后挣脱所致。”

    吴咏新正是吴府管家,此刻默不作声头已经垂下。

    “带人证吴老六。”

    吴老六被带到。

    “吴老六,广运潭中浮尸可是你先发现?”

    “回大人,正是小人发现的。”吴老六一抬头看大郭礼和孟浩然,“发现尸体当天,这两位大人也在现场。”

    “发现浮尸后的第二天,你看见了什么?”

    “禀告大人,小人发现有人在岸边偷偷摸摸,于是留了个心眼尾随跟上,发现那人在岸边寻找什么东西。小人当时就想,会不会是歹人行凶之后留下痕迹,又想毁灭证据,于是小人悄悄跟了一路。那人跳进谭中,再出来时拿着一把绳子。小人悄悄跟着,看着那人进了一所大宅之中。”

    “吴老六,你看看是不是眼前这人?”

    吴老六抬起头,看到吴府管家。

    “回大人,当日看到的正是此人。”

    “吴咏新,还不从实招来?”

    “……”

    吴府管家受不过大刑,又铁证如山,最终还是把真相交待出来。

    原来,刘鹤鸣考中进士之后,吴令珪有意拉拢。没想到刘鹤鸣修道之人,得知吴令珪意图对道教不利,混进道友会更是狼子野心。于是准备把吴令珪的事情告诉李老先生。没想到吴令珪早一步下手,杀了刘鹤鸣。刘鹤鸣生前和柳县令来往过密,吴令珪知道柳县令患有哮喘,特意买了一把折扇,涂上诱发哮喘的香味。

    吴咏新为了将功补过戴罪立功,将吴令珪意图绑架公主,构陷道教的罪行揭发出来,吴令珪自知罪重难逃,对所有指控全部承认。。

    李隆基大怒,吴令珪斩首示众,吴咏新杖刑一百、流刑。吴家满门男的流西域,女的进入掖庭教坊司。吴咏新杖刑过后死于非命,只可怜吴令珪的女儿,年仅十二岁就被发配到教坊司中。

    P:这位吴家女儿日后了不得,猜一猜她是谁?这个不算剧透哦。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唐朝小卒不错,请把《唐朝小卒》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唐朝小卒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