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在山之巅

    下了朝会,太傅袁隗身心俱疲的返回袁家。

    他本想将在朝堂上生事的袁绍二人叫来训斥一番,不想他还不曾去寻他们,袁氏兄弟反是自己寻上门来。

    轻衣配剑,身上更是背着打点好的行囊,看样子是要出门远行。

    「这是何意?」袁隗气笑一声,「今日之事我还不曾埋怨你们,怎的看你们如今的架势,反倒是要与我兴师问罪,负气离家不成?」

    袁术看了袁绍一眼,随后别过头去,似是不屑多言。

    袁绍倒是先将礼仪做了个周到,随后开口道:「如今雒阳城中形势如何,无须我等小子多言,叔父心中自当清楚明了。董卓手掌兵权,且不说我等留在雒阳难成大事,迁延日久,等到此人根基安稳下来,说不得还要为此人所害。」

    袁隗稍稍沉默,当年董卓在落魄之时投入到他麾下,彼时此人卑躬屈膝,极尽奉承之事,如何能看出半点跋扈样貌?

    「本初多虑了。如今董卓虽然跋扈,可当初我对他有知遇之恩,再说咱们袁家四世三公,天下名门,想来他也不敢做出什么事来,不然失却天下人望,得不偿失。」

    袁绍却是正色道:「叔父莫要自欺。正因我袁家是四世三公,天下名门。天下事,便是我袁家一家事。如今董卓祸乱朝政,叔父岂可以一家无事便推脱?山河有恙,才正是我袁家激扬奋武之时。」

    袁隗沉默良久,最后却只是训斥道:「如今袁家尚有我在,即便我不在了,还有你兄长袁基在。轮不到你们二人逞威风,不过如今惹恼了董卓,暂且出门躲避些时日也好。」

    袁绍深深的看了袁隗一眼,轻声道:「多谢叔父,叔父和兄长留在雒阳定要珍重。」

    …………

    两人也不耽搁,立刻纵马直奔东门。

    来到东门,还不曾出城,却是见到一个前来相送的故人。

    来人正是如今身居雒阳的曹操曹孟德。

    当日曹操虽不得何进重用,却始终不曾离开雒阳,为的就是亲眼看看这个权倾一时的大将军的最后下场。

    此时曹操正束马站在城门一侧,袁氏兄弟对视一眼,牵马来到曹操身前。

    「有劳孟德久侯了。」

    袁绍笑了一声,他倒是不曾询问曹操为何在此。

    他们相交多年,彼此之间各自的心思,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曹操将手中准备好的包裹交到两人手中,里面多是些衣物吃食。

    袁家家大业大,自然不缺这些,他也不过是聊表心意而已。

    袁绍将包裹接在手中,「孟德是聪明人,想来也能看透如今雒阳城中的形势。如今董卓专政于朝堂,甚至敢直言欲行废立之事,汉家尊严一朝扫地。」

    「可惜彼有重兵在手,你我这般人,即便不惧他董卓,可空手而行,终究做不出什么事情来。孟德素有智略,不如与我同行。你我联手,他日定然能重返雒阳。」

    曹操沉默少许,最后还是笑着摇了摇头,「本初所言固然有理,可我还想再看看董卓如何行事。」

    袁术在旁冷哼一声,「孟德,今日不与我等同行,只怕他日你再想要离开雒阳也不是件容易事。」

    曹操笑了笑,「这就无须公路担忧了,操自有法子。」

    二袁不能久留,三人言语了片刻,两人便拍马出城而去。

    曹操独自站在城门处,想着如今雒阳城中当初一起饮酒的故人越发少了。

    …………

    而在袁氏兄弟出城之后不久,一辆马车也是直奔东门而去。

    驾车的汉子身姿挺拔,是个在雒阳的市井之间极为有名的人物,汉子姓史名阿,

    虽返回雒阳多日,可一直在暗中躲藏,极少在雒阳城中露面。

    坐在他身侧的年轻人身披一身藏青色长袍,看着是个清秀文雅的读书人,可在其手旁却是摆放着一支短矛。

    此人正是当初来雒阳看望老师的牵招牵子经。

    牵招对雒阳此地并无好感,如今离去,倒是落得个一身清闲。

    他转头看向身侧的史阿,笑道:「这次辛苦史君了。若非有史君相助,我等想要出城只怕不是易事。」

    如今雒阳尽在董卓掌控之中,尤其是他们这些和地方诸侯沾亲带故之人,想要出城着实是有些艰难。

    史阿素来是个不苟言笑的性子,只是这些日子他与牵招相处的不差,闻言也是挑了挑嘴角,「此事于主公来说可不算小事,我自然是要尽力而为。」

    身后的马车之中是两个上了些年岁的老人,两人此时皆是靠窗而坐,默然无语。

    此次离去,有生之年,只怕再也回不得雒阳了。

    …………

    是岁,董卓废天子,鸩杀何太后。

    又发何苗棺,出其尸,支解节断,弃于道边。杀苗母舞阳君,弃尸于苑枳落中。

    又率诸公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悉复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孙。

    其手下心腹将校,无登高位,以示用人无私。

    又纵放兵士。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充积,突其庐舍,剽虏资物,妻略妇女,不避贵贱。

    又自任相国,赞拜不明,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凡此种种,褒贬各差。

    然雒阳天子脚下,人物贵重之地,虽有恨董卓入骨者,却无人敢言。

    这一日,曹操悄然离开雒阳,返回家乡。

    之后便有曹操献刀,欲杀董贼的传闻在雒阳的市井流传开来。

    其后不久,有东郡太守桥冒,诈做三公书信,以「董卓暴横,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忧难。」为题,欲召天下豪杰共击董卓。

    书成,散布天下。

    …………

    冀州,州牧韩馥得书叹息一声。

    他自然知晓这信不是三公所书,可正因如此,反倒是更加验证了汉室衰微。

    书信在诸从事手中传递而过,韩馥问道:「如今桥冒邀请我等出兵一同讨贼,按理说我本不当推辞,只是董贼掌控雒阳,又手握凉州强军,只怕非是易与之人。你等皆是智谋之士,以为应当如何是好?」

    从事郭图率先出列,应道:「如今董卓擅行废立之事,称之国贼可也。起大兵以讨贼,自然是应当之事。」

    韩馥稍稍迟疑,却是不曾立刻应下。

    他自然也想得这个大义之名,却又不想以身犯险。

    首义者死,短短四字,却是前人用血泪浇灌而成的道理。

    从事之中,审配随后出列,沉声道:「配以为我等虽当响应此事,可却未必要亲自来做此事。」

    「如今袁本初正在渤海,此人袁家子,四世三公名门之后,其人又多有才略,配以为不如给予辎重衣甲,代我冀州行事。」

    「事成,则使君亦有功劳,天下之人定会言说使君知人善用。事不成,则自有袁本初在前以挡刀锋。」

    韩馥思虑一二,觉得此言极为有理,立刻便要起身赶赴渤海,亲自去请袁绍出兵。

    身处下首的田丰叹息一声,欲言又止,最后终究是不曾言语。

    天下未乱,不过是初有分崩之兆,人心却已各有谋算。

    他知道郭图等人的心思,可却不曾出言提醒韩馥。

    只因在他看来,冀州

    富庶之地,袁本初确是比韩文节更适合做这个冀州牧。

    …………

    渤海郡,一处小湖旁,自雒阳城中匹马出逃的袁本初正盘腿坐在一块大青石上垂钓。

    在他身侧,早已自冀州赶来的许攸靠坐在一旁,手中捻着几枚金珠。

    许攸坐起身来,看似不经意的打量了一旁的林中一眼,其中影影绰绰,人影闪动。

    「本初你倒真是沉的住气,如今外面沸沸扬扬,只差把天掀起来了,你还有心思能坐在此地安稳垂钓,真是羡煞旁人啊。」许攸调笑一声。

    袁绍直了直腰身,轻声笑道:「沉不住气又如何?我手中能用的东西甚至连公路都比不得,又能做出什么事来。」

    当日他与袁术一同出城,却是在出城之后便立刻分别。

    他来了渤海,而袁术则去到了南阳。

    许攸摇头失笑。

    袁氏兄弟之中,袁绍在外的名头虽然要比袁术重上不少,可在袁氏家族之中却又是不同。

    袁氏看中袁术更在看重袁绍之上,南阳是袁家的根基所在,袁本初不曾奔赴南阳而是来到渤海,其中的隐含之意自然不言而喻。

    相比他这个天下楷模,袁家人更看重那个路中悍鬼。

    许攸笑道:「只是你在这里的日子看来也不好过啊。」

    方才他撇向林中,人影闪动,这些人自然不是他袁本初这个外来之人的护卫,而是如今的冀州牧韩馥派来监视他的。

    「这本就是应当之事,即便我是韩文节,也会如此行事。」

    袁绍却似是对此不以为意,只是紧紧盯着湖中起伏的鱼钩。

    许攸笑道:「你自然不在意,毕竟你早已下好鱼饵了。」

    袁绍笑着点了点头,「自然,算算时候,差不多也该上钩了。」

    许攸却是收敛起笑意,忽的沉声道:「你若是真的就此而起,只怕雒阳城中的人……」

    袁绍稍稍沉默,随后洒然一笑,「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昔年吴起破家求将,后世依旧颂扬其名。」

    「这世上事,自来只看成败,不论对错。」

    …………

    幽州,蓟县治所,幽州牧刘虞将手中的书信交到一旁的荀攸手中。

    刘虞最初任用荀攸,一来是看在他出身荀家名门,二来也是看在刘备的面子上,只是等到真正任用起此人,他才发现荀攸竟是难得的好用。

    不只是精通政事,更是身怀谋略。公孙瓒几次征伐外族都曾带着荀攸,据说其间多出计谋,即便是素来看轻世家子的公孙瓒回返述功之时都是对他赞不绝口。

    而刘虞与公孙瓒在对待异族的态度上素来有分歧,不过如今有荀攸居中调和,双方的关系倒是也算不得差。

    荀攸看完书信,递给对面被紧急召回的公孙瓒。

    刘虞开口道:「不想我汉室四百余年基业,竟是沦落到了如今这般地步。」

    他是汉室宗亲,甚至可说是如今最有威望的汉室宗亲,没有之一。

    如今董卓霸占天子之都,擅行废立之事,他远在幽州鞭长莫及,如何能不伤心。

    荀攸开口道:「如今有豪杰首倡义军,使君为汉室宗亲,自当参与其中。只是幽州边境之地,素来群贼环顾,使君不可轻出,不然易生变故。不如让伯珪带些幽州突骑与白马义从前去也就是了。」

    刘虞此时也收回了心思,闻言苦笑一声,他如何不知荀攸是说的委婉了一些。

    自家事自家知,他虽恨不得自己率军回返雒阳勤王,可以他在战阵上的本事,只怕还不曾去到雒阳城下便要来个全军覆没。

    「如

    此就只能劳烦伯珪了。」刘虞望向公孙瓒。

    公孙瓒也是笑道:「使君安心,有幽州突骑与我的白马义从在,即便那董卓的凉州铁骑再是悍勇,某也无惧。」

    荀攸的心思却是有些飘远,之前他曾收到过一封家信。寄信之人,正是他那个自小便有美誉的叔叔荀或。

    而荀或的本事如何,他自然清楚得很。

    他在心中细细思量,这次中原之行,说不得还能为主公拐来一个汉之张良。

    …………

    泰山郡,自幽州回返的刘备带着赵云一人自泰山山脚下登高而上。

    前世他也曾几次登上泰山,只是当时的心思到底与如今不同。

    昔年登泰山,不过是欣赏山中景致而已。

    怪石林立,飞流云动,奇峰突出。

    见过也就见过了。

    至于其他的山崖石刻也好,名胜古迹也好,于后世之人眼中,无非是古人遗物遗迹罢了。

    而如今他登上泰山,入眼却满是苍凉意。

    裨如观赏一张古画,昔年是站在画外看着画中的景致,如今却是身在画中,自然别有一番意味。

    日中之时,两人已登上山巅。

    此时大日高悬,照破山间云海。

    低头下望,万物渺小如芥子。

    刘备转头看向身后落后几步的赵云,跺了跺脚,轻声笑道:「子龙,常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如今,我在山之巅了。」

    罡风勐烈,山高崖陡。

    山巅之人,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可如今登高望远,刘备心中却是快意之极。

    登山远望,会尽英雄。(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寡人刘玄德不错,请把《寡人刘玄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寡人刘玄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