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招贤榜

绿云阁里,孙太医把脉完毕,轻轻放下花子衿的手腕,翻了一下她的眼皮,起身来到桌前,小丫鬟绿衣轻轻的将花子衿的手腕放到被子里,为她掖了掖被子。

    “现在看来,回魂香已经发挥作用,应该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能保持小姐脑内清明。侯爷暂时可以放心了。”孙太医也是松了一口气,对于这等急症,时间就是生命,多保持一秒,就能多一份生机。

    千恩万谢送走了孙太医,花明川、三爷花忠还有几个孙子回到书房细细商量。

    “爹,我看为今之计只有广招天下贤医了”三爷花忠说道。

    “恩,有道理,可是时间紧迫,不知来不来得及啊?”花明川也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只是苦于不知如何把短时间内招得良医。

    “祖父,我想到一个办法,不知当讲不当讲?”老大花子勤为人稳重,思考了一下,“我们派人去大靖各个府衙颁发招贤榜求良医,如若有人撕了招贤榜,就让当地衙门护送进京。只怕繁枝缛节颇多枉费时间,还需要祖父知会都察院一声,请他们多多协助。”

    “恩,虽说有些劳师动众,不过这样看来,反倒是一个好办法。”花明川看到长孙心思缜密,也是颇为欣慰。

    “爷爷,咱们应该让每个府衙多贴几张招贤榜,至少得十几张吧,宁滥勿缺嘛。。。”三少爷花子淳又恢复了一往的不羁散漫。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集思广益。

    “郎中医术良莠不齐,若有些郎中滥竽充数为了重金而来,恐耽误了子衿的诊治时机。”满脸书生气的老二花子俭心思却很细腻。

    “恩,这个问题我到时候请太医院的太医过来帮忙判断。”花明川打定主意。“花忠,你明日去都察院,三百里加急往大靖各府衙发送招贤榜。对了,让他们知会守城的卫兵,但凡有各地衙门护卫进京的郎中,立马放行。”

    雁门,地广人稀,既不繁华,也不昌盛,名不见经传。但由于处于大靖的西南边陲,过了雁门关就是塞外,因此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雁门府尹门外,两个身穿铠甲的士兵守卫在一张榜前,身子如标枪般挺立。

    熙熙攘攘的人挤成一个密密麻麻的圆圈,议论纷纷。

    “啧啧,黄金五百两,花家真是大手笔。。。。”

    “我当初怎么没去学医呀,哎”

    “你就别做梦了,这病肯定没那么好治,我听说太医们都没办法,可别惹祸上身了才好。。。”

    两个青衣老者负手而立,站在圆圈的最外围,将周边的喧嚣议论收入耳边,正是雁门资历最老的两位郎中,远望、戚建忠。

    戚健忠捻了捻发白的胡须,“远望兄医术高超,何不去揭了那招贤榜?”

    远望无奈一笑,“戚老哥高看远望了,你我从医数数十载,这招贤榜也只是现世过那么寥寥几次。每次都极其难缠的疑难杂症,且事态紧急万分,老夫还有自知之明,就不去众多行家里手面前现眼了。”

    白须老者将远望的谨慎收在眼底,只当他是怯懦。

    又仗着自己行医数十载,是雁门地区资历最老的郎中,心中不禁升起了一股豪情,对着远望哈哈一笑,豪情万丈,“既然远望兄如此谦让,那老夫就去试他一试。”

    推开众人,胡须花白的老郎中戚健忠大步上前,伸手撕下了招贤榜。

    远望看着他的背景一阵唏嘘,嘴唇半翕半合,却始终没有说出一句话。

    招贤榜张贴至今已经九天了。

    第一天,享御雁门的药圣陈也俊揭了招贤榜!

    第三日,雁门从医五十多年,资历最老成的老郎中戚建辉揭了招贤榜。

    第四日,雁门后起之秀,年仅二十八岁的郎中卫若兰揭了招贤榜。

    自这三人之后,却是无人再去毛遂自荐。

    招贤榜前每日围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家都在猜测等待着第四个人的诞生。

    两个寻常打扮的男子挤在外围,满脸兴奋的议论着。

    “你说还有没有人来揭榜了?听说还有两天就要将郎中们一起送进京了。”

    “谁知道了,雁门知名的郎中也就这么几个了,我看哪,悬了。。”

    两人正说的兴起,满脸兴高采烈。

    忽然一个白衣男子从两人中间穿过,打断了两人的谈话。惹得两人颇为不悦,就要跟上前去跟白衣男子理论。

    跟着白衣男子往里挤了几步,就见他径直分开围堵在周围的众人,闲庭信步般走向招贤榜。

    四周人群一怔。

    刚才还颇为不悦的两个男子登时变换了表情,满脸的诧异,看着白衣男子的翩翩背影,嘴张得能塞进去一个鸡蛋。

    寂静。

    旋即,如炸开了一般,人群中爆出了前所未有的喧嚣。

    “这人是谁啊?从来没见过。。”

    “好年轻啊,还不到二十岁吧。。”

    “他不是要去揭榜吧?真是无知的小子。”

    质疑声,不屑声,嘲笑声,喧嚣,如涨潮般涌来,一浪高过一浪,似乎要将眼前的男子淹没于其中。

    白衣男子只是浅浅一笑,不置可否。

    上前,伸手,撕榜。

    动作如行云流水,毫不拖泥带水。

    看着站在那里呆若木鸡,似乎对着自己的行径有些不知所措的士兵。

    白衣男子不以为意,风轻云淡,儒雅一笑,“这位差大哥,在下烛暖,是来揭榜的。”

    “嗷嗷,烛先生请。。。”士兵终于回过神来,尊敬施礼,引了烛暖往雁门府衙而去。

    留下一地的质疑。

    十二天后,除了四人之外再无人揭榜,雁门府尹派了辆四马黑漆平顶大车,亲自派了王师爷领了一队卫兵骑马护送,一干人等浩浩荡荡往京城而去。

    马上里铺了整张的猩红大洋毯,中间放了个火盆,放了无烟无味的银霜碳,里面还夹杂柚子皮,一点燃,马车里就弥漫了淡淡的柚子清香。

    看得出来,雁门府尹对这件事很是上心,如若四人中真有一人拔得头筹,他也能因推荐有功而讨得侯爷欢心。

    路途遥远,四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些闲话打发时间,主要是卫若兰和老郎中戚健辉说话居多,药圣陈也俊生性高傲不羁,甚少搭话。烛暖觉得言多必失,只是仔细的在旁边观察几个人的秉性。

    卫若兰血气方刚,活络多言,随口找了个话题:“榜上只是略微透漏,患者得了清窍失灵之症,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见无人接话,讪讪一笑,自己找了个台阶下:“我看清窍失灵,也就是昏迷,病者意识清晰度极度降低。无非是分为两种,轻者对强烈痛刺激有反应,基本生理反应存在,生命体征正常,严重者就均消失了,到时候就对症下药就行了。”

    烛暖微微颔首,不愧是年青一代的翘首,卫若兰的确是有一番见解,不过放在经验老道之人眼中,还是浅薄了一些。

    果不其然,胡子都已经发白的老郎中戚健辉捋了捋胡须:“卫小哥此言差矣,昏迷者,神志不清,不省人事,呼之不应之症。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有肝气上逆之昏迷,气血虚之昏迷,胃热熏心之昏迷,痰浊内蕴之昏迷,湿热之邪蒙蔽清窍等等数种,岂可分为区区两种以对待之。”虽然是讲解给卫若兰听得,却望向陈也俊,似乎稍带了一丝挑衅。满脸冷漠的陈也俊不以为然,鼻子里哼了一声,“长篇大论均出自《黄帝内经》昏厥篇,没有自己的见解,迂腐至极”。

    说的戚健辉红了老脸。一时车中气氛极为尴尬。

    卫若兰讪讪的挠了挠头,自嘲的一笑:“三位先生医术高明,我是望尘不及,此次主要还是想借机进京见识一番,哈哈。。”

    烛暖微微一笑,三个人中,他对卫若兰印象最好,相比起陈也俊的狂傲,戚建辉的迂腐,卫若兰是真性情,而且为人活络,心思缜密,便存了结交知心。

    三日后,烛暖一行人来到燕京城门,一报来意,立刻就有一个士兵带着众人往忠靖府而去。

    卫若兰掀起纱窗的一角往街上瞧去,熙熙攘攘的人群,宽阔的柏油石子路,街市繁华,人烟阜盛,自然不是雁门所比,嘴里啧啧有声。马车走了大半个时辰,忽见街东立了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站了十来个服装一致的小厮。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忠靖侯府”四个大字。看到一行人停在门前,一个小厮忙跑上前,王师爷递了盖了雁门府尹官印的文书上去,小厮引领众人从侧门进府。

    穿过长长的抄手游廊,经过几个垂花门,转过屏风,兜兜转转许久才到达一排厢房院门前。

    旁边几个厢房里都住满了人,院子里也有许多人三三两两,或站或立,颇为热闹。

    似乎是看出了众人的不解,小厮笑道:“这些都是从各地府衙请来的郎中,各位先生暂且在此住下,后日等大家都到齐了,自有人安排。”

    说完肃然退下,随即有别的小厮过来安排众人住下。

    翌日。因为有些地区的郎中们还没有到来,烛暖等人便闲来下等待。府中对这些郎中管的不严,除了严禁去前院、书房、绿云阁等地游荡外,可以去后花园欣赏。

    刚下过雪,花园里的树都光秃秃的,池塘里也结了冰,也就是假山,雕梁画栋的游廊可一观,卫若兰来邀烛暖外出走走,被烛暖委婉的拒绝了,待在屋里看看医术打发时间。(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千金变不错,请把《千金变》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千金变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