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拿下山海关,崇祯上位!(本卷终)

    来到城门口之后,吴三桂等人也都得以一窥天颜,确定了来者当真是大明崇祯皇帝。

    不管心中当下是什么样的想法,又什么样的疑惑,当下能做的都是赶紧将崇祯毕恭毕敬迎进山海关内。

    随着崇祯一同来的三千兵马,没有一个人敢阻拦半分。

    皇帝如果远在天边,自然没什么威慑力,就算传来圣旨,只有自己知道,就算不理会,也只有朝堂上的压力。

    但是,亲自出现在关隘之中,周遭的将士们都知道之后,皇帝便立刻凌驾于一切将领之上。

    崇祯自然也认识出迎的这几个人,王永吉、吴三桂等人,是他一个多月之前,刚刚封赏过的,当时封赏的目的,便是为了让他们能尽心尽力带兵驰援。

    “我等不知陛下亲临,有失远迎,望陛下恕罪!”

    作为当下山海关内职位最高者,王永吉率先脱队而出,冲着崇祯行礼问安。

    此时,崇祯、太祖都已经走到了山海关中。

    这个位置,已经是太祖抬手之间就能将整个山海关内的将士,全部加持的范围了。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急着出手,而是看着崇祯,想看看自己这位险些被援军坑害的后代皇帝,当下会是什么样的表现。

    事实上,从走近山海关,见到城墙上那一个个披坚执锐的精干之士开始,崇祯的脸色便从之前的欣喜,变成了面无表情。

    “王永吉王将军。”

    崇祯盯着身前单独行礼的王永吉,目光甚至都没有往跪在他身后的吴三桂等人身上看去。

    听见皇上亲唤,王永吉赶紧微微抬头,毕恭毕敬回应:

    “末将在。”

    “朕听闻,在护送宁远军民回关的过程中,你主持陆路,一路当先,一直在前,确保着军民安全?”

    “末将不敢居功,皆是陛下圣明,将士用命的结果。”

    王永吉如是回应。

    在军民调度中,他确实做的很不错,相当平稳地将数十万的人马护送回来,单就这一块来说,他确实居功甚伟。

    但是,崇祯的下一句话,却让他的冷汗一下子沁慢了后背:

    “朕不明白了,既然护送军民如此用心,如此尽力。为何到了援救京城的时候,却只是看了一眼,便立刻撤回山海关中?”

    “朕若不是杀了出来,都不知道,朕报以厚望的军队,竟然早就来过,只不过没与闯贼交过一次手,便立刻回去保命了啊!”

    崇祯的声音冷的让王永吉心中冰凉,让身前行着礼的其他将领如一盆冰水从头灌到了脚跟。

    “陛下,冤枉啊!之前派去的不过是探马,当时我军主力都还没到关内,确实是无力救援!一直到昨日我军才整顿完毕,正准备前往救援啊!”

    王永吉当即扑倒在地,说出一堆刚刚编造出来的谎话。

    事实上,在王永吉半个月前派出那支队伍的时候,关宁军以及其他队伍,都已经整顿好,时刻可以出发救援。

    但是,当得知京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已经被闯贼攻克之后,他们尽管兵马数万,但是却还是立马怂了。

    宁远以及周边撤下来的军民确实有五十万之巨,但那是士卒与民众之和,实际上的士卒,也就仅有四万人。

    闯军人数最多的时候,是当真有十万大军,并且号称三十万的!

    如果崇祯确实随着京城无了,那么他们的选择对他们来说当然是最好的,可是,现在崇祯竟然活着带着这么多骑兵入关,王永吉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哄骗应付了。

    细究肯定瞒不了,但是毕竟当下大军在他们的手中,关宁军最认的,当前也是吴三桂。

    既然皇帝亲自前来山海关寻他们,肯定是要用他们的。

    在这般情况下,按照以往崇祯的表现,呵斥训诫,最多再加上惩罚一通,事情也就不得不过去。

    就怕,皇上怒急攻心,盛怒之下当真将他斩了,那之后无论如何挽回,他都没得救了。

    “好一个,昨日方才整军完成。”

    崇祯仍旧冷冷地盯着王永吉,经历了此前几乎斩尽朝廷官员的那次清洗,此时的他心中尽管仍旧愤怒,但是却不会再被怒火冲刷理智。

    但是,看着跪伏在地满嘴胡言乱语的王永吉,杀意仍然抑制不住地往外翻涌。

    毕竟,人杀多了之后,再要杀人,也就没了多少抑制的心思了。

    “陛下明鉴,当真是这样啊!全城甲士,全城军民皆可为证!”

    王永吉还想着用老办法来应付崇祯,但是崇祯,却完全没有和他这般玩闹的兴致了。

    转过头,朱元璋此刻正与崇祯并列。

    “太祖,烦请将全城将士都加持了吧!”

    崇祯一拱手,向太祖请求。

    朱元璋没有回话,只是伸手一挥,当即,全城的将士们,眼神都在瞬间转变。

    原本大军入城,守在周边的将士总少不了谈笑说话,交头接耳,此刻一经转变,所有将士统一站定,静默不语。

    一时之间,人声俱尽,竟让人有种突然耳聋的错觉!

    此时,王永吉、吴三桂等人,同样一下子变得威武雄壮,纪律严明。

    崇祯继续冲着王永吉问:“说说吧,之前为何不来援救京城?”

    “回禀皇上,在......”

    一番话讲完,果然,与此前太祖推断的几乎没有差别。

    惧战,怕死,担心兵力损耗,担心徒劳无功......

    包括之前为什么可以放缓行军速度,拖延到这个时候才入关也是一样,就是为了不硬抗闯贼第一波的锐气,减少己方的兵员损耗。

    大明当下的大军,基本上都是这样了。

    军队是军官的私产,兵力在底气、享受就在,兵力一失,就算官职再高,也没有任何用处。

    窥一斑见全豹,军队成了这样,同样身处王朝末期的吏治又是什么样?

    “百户以上的,全部找个地方一同跳城自尽吧!”

    崇祯淡漠地看了他们一眼,没有心思去触发惩治他们了,直接一句军令,山海关中所有将领,统统去死。

    按照原本历史发展,将会成为平西王,并在日后称帝的吴三桂,甚至都没能和崇祯说上一句话,便肃然整队准备自尽。

    大明军势,已经与泰铢没有修仙的世界完全不同,而下一步的变化,必然便是文治!

    不费一兵一卒,山海关完全拿下,甚至反而士卒一下子多了足四万。

    而原本此地的主人,四万关宁军领袖吴三桂,则悄无声息自裁于城楼之上。

    有了修仙大成的太祖,军中之事,再也不是问题,军中将领更是没了半点反叛的可能。

    如今山海关既克,则外拒女真满清兵,内御伪大顺闯贼。

    天下未定,但是至少从山海关,到宣府,这一大片的区域,都已经成了新大明的疆域。

    而且,此时的新大明手掌雄兵近十万,还都是精兵良将,统一天下简直都已经在望!

    “小子,你尝试新政,想从多大的地盘开始?”

    朱元璋冲着在山海关中巡查的崇祯问道。

    当下将天下全部拿下,自然不会是太大的问题,但是直接将整个神州一统,那么之后的任何改革都难免涉及全国,哪怕是小范围的试点,也必然导致其他地方望风而动。

    届时,恐怕用来平叛惩治不法的时间,都要远远多于真正施政的时间了。

    问题问出之后,崇祯显然也领会到了太祖语中的意思。

    建立基本盘的事情已经到位,接下来,就到他正式登场的时候了。

    由他来尝试如何执政,如何让这个天下变得更好,让大明江山更加稳固!

    略微犹豫之后,崇祯说道:

    “太祖,施政范围就当下已有的区域吧。”

    “不过,当今天下,还有大半的疆域是过往大明的,且并未失陷。如今京城尚在,朕也还在,若是不去管他们是不是不好?”

    当下已经收归新大明的,已经有一府之地的大小,施政测试已经够用。

    用一块疆域测试自然没有问题,但是那些仍然由大明命官掌管,正常收税纳税的地方,就这么放着,是不是不太对?

    经过朝堂上的经历,崇祯知道,就算那些地方大多数都是庸官贪官,但也绝对会有一定数量的忠君爱国之士。

    要是就这么放任不管,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了?

    “这与你何干?当下兵马都是我的,你就当你这个皇帝已经死在京城了吧!现在,这一片都是我的天下,你是我的后人,我让你来管理,仅此而已。”

    朱元璋斜眼看了崇祯一眼。

    锻炼崇祯确实是将这些兵马都给他在控制,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兵马就当真给崇祯了。

    包括士卒,包括将领,这都是朱元璋一手控制,若是想要拿回来,心念一动即可。

    能够轻易拿回天下的,是他朱元璋,而不是崇祯!

    至于崇祯心中所想的问题,朱元璋自然也想得到,但是对他来说,牺牲些许臣子算什么?

    从他打天下到洪武年结束,他送走的忠臣都有多少?牵连之下杀掉的都不知几位数了!

    一将功成尚且万骨俱枯,建立更加完善,更加长久的大明,又怎么可能没有牺牲?

    “可是朕毕竟是大明的皇帝,这些子民、臣子,朕有......”

    “你没有。”

    朱元璋一口打断崇祯要讲的话,然后断然说道:

    “如今的新大明,是我允许你暂当皇帝,方才如此。你于新大明还未立大功,当下的一切都是预支的。等你新政卓有成效,才有向我提要求的权力!”

    这话说得相当不客气,但是从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嘴里说出来,崇祯却当真没办法有任何怨言。

    确实,他作为皇帝的大明,早在闯贼攻克皇城时,就被他亲手了结了。

    若不是太祖,当下的他恐怕也当真只有悲愤之下自尽这一条路可走。

    太祖,是崇祯得以活命,得以惩奸除恶,得以重塑希望的根基所在。

    如今太祖把话都说到这个程度,崇祯也没办法再说些什么,只能拱手表示接受。

    思绪转到治理朝政上,崇祯呼了口气,思索着说道:

    “太祖,治理朝政,需要臣子,当下京城内的那些高官几乎没有留存,您可有与武将英魂对应的文官英魂在?”

    皇帝,做的主要是拍板与管理臣子,政策举措,历来都是有识臣子提出,然后皇上采纳。

    此外,具体执行处理,自然也都是臣子去做,皇帝需要做的就是选择谁去,以及通过奖惩来让底下的臣子们知道做的尺度和方向。

    至少,崇祯对此是这样理解的。

    “没有。臣子的事情你自己想办法,有京城在,治理一府之地的人才必然够用。”

    朱元璋一口回绝。

    武将的英魂留着当然是为了打天下,文官的英魂留着干嘛?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要天下平定,最不缺的便是文官。

    选拔优秀的官员,同样是皇帝该干的事情,这个点上,他不会帮崇祯偷懒。

    “可是太祖,当下朕手底下几乎没有什么官员,这如何去执政施政?”

    崇祯当下真的是除了宫里还没跑的太监之外,一个正经官员都没有。

    “无碍,新军将士随你调动,人手不缺。局面把控住,事情能执行,官员便不是问题。”

    朱元璋这话让崇祯一愣,思索了一下,只是掌管一府,似乎也可以了,大不了就是先以军管为基础。

    虽然具体的专项事项上,新军将士可能做不了,但是那些事情本来也不是官员处理,而是世代相传的小吏处置。

    有新军将士在手,再把小吏抓在手中,其实整个体系便已经可以运转起来,只不过没有官员分担工作,会更加辛劳而已。

    这样看来,似乎他崇祯带上新军将士,就可以直接掌管执政,试着改革施行新政?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崇祯整个人如遭雷击,仿佛隐约间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门。

    原本是之前的朝臣全都死的死放的放,没有官员可用,故而无法用官,但是这么一看,朝政的根基,竟然不再朝廷,而在吏员与小卒?

    他不由震惊地喃喃自语:

    “朝廷......竟不是管理天下所必须的吗?士卒与小吏,便能确保法度运转无虞?”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不错,请把《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