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元老,毁誉参半

    在南北宋的问题即将结尾的时候,陈光年需要的人和东西也已经到位了。

    最后他决定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

    说道宋,很多人就会和说到隋一样,忽略他前面的那个时代。

    隋是因为前面的时代乱,宋是因为前面的时代不断乱而且短。

    而在这么一个短暂的时代之中也是出现了一名有一名的神奇人物。

    许多人说,宋朝的文官因为收到了太多的欺压和不公平,所以在有了机会之后直接开始了疯狂的报复。

    这个事情对与不对的,先放在一边吧。

    就说一下在五代十国阶段,到底有没有文官的地位?

    毫无疑问,这是有的。

    在那个阶段气势不是文人被欺负的很惨,而是没本事的人被欺负的很惨,至于这个没本事的人是文人还是武将,这并不重要。

    就比如,在那个神奇的时代诞生的这么一个神奇的人,标准的官场不倒翁。

    对于一个臣子,如果说他地位高,有时候就会用到一个词,元老。

    而三超元老,甚至五朝元老也都是出现过的,并且都是一方忠臣,被人们无数次称赞的。

    就比如张居正就被称之为三朝元老,郭子仪四朝元老。

    但是这些人和五代十国时代的那位神人相比,他们都不行。

    十朝元老冯道,号称官场不倒翁,实打实的不倒翁,一生一共经历了十一位皇帝,其中十个皇帝都对他委以重任。

    但是这么一个人的名声却又是两极分化。

    这位大爷一共在仕途上混了四十四年的时间,然后一共经历了刘守光,李存勖,李嗣源,李从厚,李从珂,石敬瑭,石重贵,刘知远,刘承祐,郭威,柴荣这十一位皇帝。

    一个人跨越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

    而且在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三公乃至宰相。

    不但是官职在顶尖的状态,他手中的权利也是实打实的。

    就这么一个人,可以说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上,也就这么一位了,后世...下一个轮回都不好说还有这么一个人。

    对于他的评价你更是极致到了极点。

    欧阳修骂他,可谓无廉耻者。

    司马光说他,兹乃奸臣之尤。

    就算是曾经的那些近代文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墙头草的代表。

    但无论多少人辱骂他,都有数之不尽的人想要去揣摩出来他的思想,希望能够在他的身上得到些许的启示,从而成为一个权谋大师,在朝堂上屹立不倒。

    可同样在后面被骂成了三孙子的人,但是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却又是被人抬到了一个无法望其项背的高度。

    可以说都快要和孔夫子比肩了。

    咱也不知道古人为啥动不动就把孔子抬出来,和别人比一比...

    他不贪财,不好色,不树敌人,不欺压百姓,才高八斗,大度能容,海纳百川。

    李存勖说他,真士大夫也!

    那千古儿皇帝石敬瑭提起他也是赞叹不止,说他人臣之刀尺。

    而薛居正更是给了他一个顶天儿的评价。

    郁有古人之风,深得大臣之礼。

    甚至于他在治理百姓,恢复生产的同时,用了足足二十多年的时间,将因为战乱而崩殂的儒家书籍典籍重新做了一次梳理。

    最后甚至雕刻和印刷出来,广而告之,真正做到了开启民智之初。

    帮天下将汉人的传承给流传了下去,而没有让中华出现断档。

    在这件事情上,被称之为《五代监本九经》。

    在那个时代,的确是一个拳头大就是硬道理,的确就是一个武将当国的混乱时代。

    他为了文化传承当真是付出了自己的半生心血。

    而且当年辽国大军南下,耶律德光率领大军直接攻占了汴梁城,在屠城之时,他再次动用了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生生的说动了那辽太宗耶律德光,让他放弃了屠城取乐的这个想法。

    史书上对于他的评价更是直接做到了和孔夫子齐名,将他放在了圣人的地步。

    这个人就是十朝元老,被人夸得极好,骂的也极狠的冯道。

    看看他,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翻案风,这并不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历年或者说历朝历代都有翻案,甚至像这种,往死里翻的。

    但这到底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说白了并不是说谁说的错了。

    而是屁股的位置不一样,或者说一个时代的人对于臣子的理解,出现了不同。

    在宋代的宋理学出现之前,当时的时代看的是什么?

    看得其实是孟子的那一套理论。

    什么理论?

    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

    说白了就是君择臣,臣亦择君。

    不要想着一个臣子一生就跟着一个老板,儒家最开始人家也没说这个,孔子他自己就不这么干。

    他一直说的干的就是在选择,也在被选择。

    后面的韩信,陈平等等都是如此。

    这不是什么大事儿,也没有那么的忠诚。

    哪怕是这股风气在唐朝也没有问题,毕竟你看看魏征,从李建成死了之后,混到了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人家说啥了?

    你只要别在你老大还活着的时候跑到敌人那里去,你也就算是做的仁至义尽了,咱们不能把路都堵死了,把话都说绝了对吧。

    直到宋朝的程朱理学出现之后,然后经过了一次次的演变,最后被当权者拿去删删减减然后成为了一个所谓的忠君理论被彻底的定了下来。

    至于原版是什么意思,这个对于皇帝来说,我要的是你们的忠心,我又不是非要一个真相。

    哪儿那么多的废话?

    在风气改变的时候,人们在看待这件事情上自然也就有所不同了。

    而我们现在也不需要去有什么忠君的想法,或者我们也不吃这一套了,所以在这里面自然而然的就再次看向了他的人生。

    看一看冯道这一生到底都干了什么事情,能够让他得到生近乎于圣人的评价。

    先说他的王朝更迭吧。

    二十八岁的时候,冯道正式出仕。然后进入了刘守光的朝堂之中,这一去那就是一个...一个好尴尬的选择。

    年不足三十岁的冯道没有太多的政治经验,脑子里还是有着很直白的东西,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最是重要。

    而偏偏他当时的主子大燕的刘守光也是个没脑子加不听劝的。

    不知道那根儿筋搭错了了的刘守光非要去和当初正是如日中天的李存勖干一架,还扬言要灭了李存勖。

    然后冯道就觉得,这个家伙脑子指定是有点毛病,怎么能胡来呢。

    所以他劝了,劝谏的还十分的认真,然后....他就被关入大牢了,等着刘守光大胜归来之后再将他斩了,证明自己是对的。

    不过让冯道感觉到幸运的是,这个倒霉催的刘守光运气实在是不怎么好,这一去就再也没有能够活着回来。

    他回不来了对于冯道来说倒也是一件好事,最起码他不用担心自己的脑袋了。

    所以他趁着大燕全程一团的时候,直接逃了出去,自己之之前的地方是不行了,干脆就一逃就直接奔着太子去了。

    然后就投奔了那位如日中天的皇帝李存勖。

    这一去才算是真正开始了自己风光无限的人生。

    在李存勖的手底下,冯道的才华被很快的发挥了出来,然后一路扶摇直上直接冲到了宰相的这个位置。

    并且又接连经历了李嗣源,李从厚,李从苛这后唐的三代君主。

    之后在石敬瑭崛起之后直接取代了后唐,站到了那个位置上面,而作为后晋君主的石敬瑭其实也不是什么外人。

    他是李嗣源的女婿...

    嗯,一个内部自己人。

    人家自己家亲戚的内部权利更替,所以冯道也就顺势走过去了,没有那么多的乱七八糟。

    这一次的权利更替和他没有任何的关系。

    他就这么顺其自然的完成了权利更替,完成了朝代的跨越,并且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然后石敬瑭认了辽太宗耶律德光当爹,等到石敬瑭死了之后,辽太宗也就直接撕毁了合约,然后直接把自己的干孙儿石重贵直接锤了一顿。

    然后贡献了汴梁之地,导致了后晋的覆灭。

    面对着辽国的铁骑,冯道作为一个纯粹的文人用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凭借自己的三寸之舌生生的说动了辽太宗耶律德光让他不去屠城。

    从而保全了汴梁城的无数百姓,这一点来说他有大功!

    之后他也是运气好,辽太宗耶律德光直接挂了个球球了,然后辽国的兵马也只能北归了,要不然他们很可能就一起跟着自家太宗皇帝一起挂了个球球了。

    而这个时候后汉的刘知远趁虚而入直接收复了汴梁之地,这个时候保全了汴梁百姓,还是前朝宰相的冯道自然被刘知远看中了。

    然后成功的被他带到了自己的船上。

    这件事情....嗯...很怪异对不对?

    但是这件事情有你问题么?

    换个思路,曹孟德赤壁大战轱辘到了北方,然后刘玄德直接占据了荆南之地,收拢了大量的荆南地区的文臣武将。

    这件事情,合情合理合法!

    对不对?

    然后这就是第三次的王朝更迭,而最后一次就是后周了。

    郭威以后汉的禁军统领的身份直接以下克上,灭了老刘家的后汉,给他们老刘家上上下下的突突了一遍。

    从而建立了后周。

    而这个时候,七十岁的冯道说实话已经算是到了人生的末期了。

    而在这个时候,郭威又开始对他客客气气的,当然这件事情也是合情合理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如你本来是公司高管,然后经历了一系列非正常的手段赶走了你的老板,然后夺走了他的股权成为了新的老板。

    这个时候你原来的同事是一个什么都好的老好人,在公司里面威望还不错,也很得人心。

    同时这个老家伙马上就要退休了,再干也干不了两年了。

    就这种人你会把他怎么样么?

    不会啊,这就是老天爷送给你的总经理啊。

    说实话,在五代十国的这个历史上,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个武夫当道的时代,这个时代好不好么?

    这个时代的名将少么?

    很多历史区的牛人都在说,一个国家的疲弱是因为不够铁血,武人才足够的铁血。

    可现在事实摆在了那里,五十年的时间就是武将在执掌天下,但事实他的确是...燕云十六州丢失这个锅,你怪在了大宋的头上,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当然,如果我就是不用武夫只用文人,重用文人,那么你也别想把那地方收回去。

    可以说,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极致的问题,如果做不到汉唐那种文物并重发展的时代,既然分出来了文武,就要面临这个问题。

    而当文武成为了天然的对立之后,这件事情就更加的麻烦。

    五代十国证明了纯武将是错的,大宋告诉你重文臣是错的,大明告诉你,文武对立也好,互相牵制也好这也是错的。

    同样的道理,在五代十国这么一个武夫当道的时代里面,一个文人能够保全性命,这已经是不行之中的万幸了。

    还能够在保证了自己全身而退的情况系,还保持着不近女色,廉洁自守,保护百姓,兼济天下。

    说实话也是真的朝着圣人的方向去了。

    曾经有一位黄老先生说过,这五十年不是建功立业的时机,也不是青史留名的好时候,所以在这非常的时期,产生了一个冯道。

    他替人民请命,保存了传统行政的逻辑。

    面对这样的人,一般无法做出合适的褒贬评价,他本身就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

    这就是对他最好的评价,他就是这么一个特殊且例外的人。

    他见风使舵,他溜须拍马,他对于时局的把握那堪称一个精准。

    他的身边仿佛没有敌人,全部都是对他的一致好评和善待。

    这样的他才做到了,任尔风吹雨打,我自佁然不动的大境界。

    如果非要说他苟且偷生,那当然没有问题,谁也不能说他有问题,人怕死,有问题么?

    但是他始终还坚持着自己的底线,保证着自己的操守,在德行和执掌民生,他都做到了君子贤良的这个标准。

    这两个特点他并不是一件值得我们质疑和矛盾的事情。

    正所谓流水的五代,铁打的冯道,以文人之身,在武将横行的时代闯出来了一个奇迹。

    这也告诉着我们,没有什么操蛋的时代,我们还有机会,这本身就是最幸运的一件事情。

    最后用冯道的一句话来做总结。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不错,请把《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