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话:四年后

    春来冬去,夏去秋来。

    时光荏苒,匆匆流逝。

    万物在岁月的长河里,历经改变。

    梁州府还是这个梁州府,淮安县还是这个淮安县,十里镇也还是这个十里镇。

    要说变化,那可大了。

    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孤山村在内的这一片一片的村子了。

    四年过去,村里各家各户几乎都起了新房子,那一片一片的青砖瓦房,看着就喜人呢。

    人们穿新衣住新房,日子有奔头,个个笑呵呵。

    值得一提的,就是孤山村的村塾于两年前就改村塾为许家学堂,由许三花出银子,将原来的村塾扩建了两倍大,先生也从原来的三个,变成了六个。

    无它,只因为往村塾来的娃子越来越多了,除了三个村子,还有其他村子的人家都想送娃子来。

    所以许三花在跟村长商量了之后,出银子扩建,改村塾为学堂。

    如此,两年过去,学堂已经完全步入正轨,有条不紊。

    最先入村塾的那批娃子,学会了识字,学会了算账,好些都到镇上去找了好活计,为数不多的,在先生看来,天赋不错的,就留在学堂里继续读。

    而最开始的那批女娃子,最大的已经十四岁,因为识字会算,定下了很是不错的亲事。

    所以大家对送女娃去上上学再也不反对,往学堂来的女娃也越来越多。

    时值秋初,刚放过农忙假的学堂接着授课,授三百千的乙三班在铜钟声响起的第一时间,一大批挎着布包的娃子从教舍里往外冲,争先恐后的往学堂大门去。

    跑在最前面的一孩童头顶扎着一束小啾啾,约摸六岁,她手里还拉着一个同她穿着打扮一模一样,且长的也一模一样的孩童。

    两个人跑得飞快,嘴里还嚷着:“下学咯!”

    前头这个,跑出学堂门,还不忘回头看一眼,小手一招,“快点快点,堂表哥和王玉杰他们今儿要比赛打陀螺,咱们快些去占个好位置去!”

    追在后头的七岁多的七花个头高出同龄了半个头多,听得前头喊,赶紧应了一声,“团团,你等等小姨啊!”

    说着,跑了两步,也不忘回头吆喝还缀在后头的许四齐和个子小小的许思源。

    几个娃子后头还跟着不少村里的娃子,大家一起往同一个方向去。

    村后的跳蹬坡背靠孤山腰腹,偌大的一块青草地是村里放牛放羊的好去处,也是村里娃子玩耍的好地方。

    叫跳蹬坡这个名儿,这地方当然就有坡了,还是个很宽敞带着高度的缓坡,娃子们最喜欢的就是从缓坡上头,蹲着或坐着从上往下滑下来,再落到平地上,那欢闹声隔着老远都能听得到。

    此刻,率先跑到的团团带着圆圆找了好位置,就开始玩起了滑滑溜,从最上头坐着,往下滑来,伴随着欢叫。

    一连玩了好几趟,还乐此不疲。

    直到下边的草地上,一群娃子叫嚣着,两人才停了下来,爬上缓坡,找到七花几个,一起站在最高的位置,将下头的一切一览无余。

    草地上,以许昌高和王玉杰为首的两支娃娃队早在两天前就约好了今儿来一场打陀螺比赛。

    除了参加比赛的,来凑热闹的娃子也很多,将这跳蹬坡都挤满了。

    牵着牛来吃草的许老汪几个远远的看着,不由得就笑了笑。

    这几年日子好过起来了,娃子们忙着上学堂,家里的活少让他们干的,下学后,这片跳蹬坡就是娃子们最欢乐的玩闹场地了。

    以免牛惊到玩得开心的娃子们,许老汪几个老头子还特意将牛牵得远了些。

    草地正中的位置,随着一声开始,一方上场三个人,甩着鞭子,将自己的石陀螺打得转得飞快。

    其他人一边给上场的加油,呐喊声不断。

    缓坡上,团团几个正双手作喇叭,冲下头喊着加油。

    当然,他们是给许昌高这队加油的。

    因为许昌高是许大林的儿子,许大劳和李氏的孙子。

    别看娃子们打着比赛,又对立着给双方人加着油,因着都在学堂里上学,这些村里的娃子们,关系好着呢!

    约好的比赛,只是因为大家都爱打陀螺,所以友谊的进行比赛,以玩为第一罢了。

    所以,比赛也结束的很快。

    每天下学后愉快的玩一会儿,大家就各回各家了。

    团团蹦着跳着在最前面,同住在村尾的众娃子一起往村尾去。

    一路走一路少人,等到了土坡下头,到了许二茂家门口,人就更少了。

    四岁的许四瑶正扒在门口张望,见上学的哥哥姐姐们终于回来了,忙兴高采烈的迎出来。

    “小姑姑,大哥哥,二哥哥,团团表姐,圆圆表哥,你们下学回来啦,学堂好玩吗?今儿先生教了什么呀?”

    许思齐要回家的,上了台阶摸了摸妹妹的头,道:“今儿先生教了我们三字经,到为人子,方少时,待会哥哥教你念。”

    许思瑶才四岁,还不能去学堂上学,所以对每天都能结伴去学堂的哥哥姐姐们羡慕得紧。

    听着声的周氏从院里出来,见一堆的娃子在门口,少不得就笑道:“我刚摊了菜饼子,你们要不要进来吃点?”

    一听是菜饼子,无肉不欢的团团赶紧摇了头,“不吃不吃了,我娘还在家等着我们呢!二外婆。”

    周氏一听,笑了笑,见她一身衣裳后头都是青草泥的事便道:“快家去吧!瞧你这一身的,你娘一准儿的说道你。”

    团团吐了吐舌头,并不怕挨骂,“太外婆说了,我娘小时候比我还脏呢,她才不会说我。”

    “行了行了,快家去吧!再溜达天都快黑了。”周氏摆摆手,目送着一群娃子你追我赶的上了土坡,这才吆喝着许思齐进门。

    方氏跟着许大树在镇上开铺子。

    许四树承了许二茂的木匠手艺,做的木马娃娃椅婴儿床这些很是精致受用,所以许三花干脆就给他提议让他去开个木艺铺子,就是她收回来的那家成衣铺子,如今也开了三年了。

    两个儿子儿媳都在镇上忙活,周氏便从作坊退了出来,让她手头的事交给了李氏,自个就留在家里带娃。

    除了许思齐两个,还有前年出生的许思雅,今年也是两岁了,都是她和许二茂在家看着。

    而许二树和薛氏在平吉镇开铺子,这两年已经发展到了三家铺子,就在平吉镇临近的大安集上和宋家镇都开了个。

    许思源要送回来上学堂,他们没时间看,所以是留在家里,给老胡氏他们一起住着照应着的。

    一群娃子上了土坡,吴家和许三平家的两个娃子先后也回了家,最后张家的娃子也进了家门,剩下的,还往山坳子下去的,就只剩团团圆圆四个人了。

    一路下了土坡,先到了许家大宅,知道每天这个点小主子们会下学回来的马江老马头早就开着大门,见他们往土坡下来了,忙笑呵呵的迎人进门。

    团团看了看对面自己家,想着太外婆昨儿做的炸肉圆,吞了吞口水,背着手就一头往门里冲了进去。

    “太外婆!太外婆!今儿做什么好吃的了?”

    老胡氏年纪大了,但耳朵还好使,估摸着娃子们下了学要满村玩一会,这个点也该家来了,一听到这声喊,立时就笑开了花来。

    端着刚从锅里出笼的蒸馅包出来屋,一眼看到冲进垂花门来的团团圆圆几个,赶紧招手道:“跑慢点,点心摔喽!”

    从分了家之后,为了方便,老胡氏和老许头就从四进搬到了二进来住,许思源也跟着他们住二进。

    七花则还是住在三进里,有秦玉和肖氏伺候着,她也七岁了,不会害怕。

    至于许大茂和胡氏,带着还不到进学年纪的许自清,多数时候都在镇上的灯笼铺子里住着。

    “太外婆!今儿做了好吃的吗?”团团一跑过中庭,冲上台阶,就到了老胡氏身边,扒着她的手就看到了手里的盘子。

    “呀,是蒸的馅肉包子!”团团立刻双眼放光。

    老胡氏乐的合不拢嘴,吆喝着下人端来水给几个娃子洗干净手,这才让他们在屋里坐了,捧着馅肉包子吃。

    小娃儿的饭量,顶天了两个包子就够了,待会还得吃晚饭呢。

    所以七花和圆圆还有许思源吃了两个之后,就擦了手和嘴巴。

    然后几双眼睛都盯着还在大口吃着的团团。

    他们都知道呢,团团的饭量比他们都大。

    跟她姐他娘他大姑姑一样。

    七花和圆圆还有许思源这般想着,对于团团已经吃了三个还在吃第四个,就见怪不怪了。

    老胡氏看着同三花小时候如出一辙的团团,一颗心都化成了蜜,甜得不行。

    “团团你慢点吃,太外婆明儿还给你做好吃的。”

    团团鼓着腮帮子,“太外婆,团团最爱你了!”

    一旁的圆圆撇撇嘴,看着老胡氏道:“太外婆,明明我和团团穿得一样,长得一样,都是男娃打扮,你怎么总是第一眼就能分出谁是谁呢!”

    圆圆可不会承认自己是吃醋长辈们都喜欢团团。

    不过,从两岁开始,团团就逞机灵,总喜欢和他穿一样的衣服,做一样的打扮,连先生都总是弄不清他们谁是谁。

    可家里人,不管他们两个怎么互相假扮,他们就总能第一眼就分清楚。

    老胡氏一听这话就忍不住笑了,“这咋分不出,好分着呢!团团只看这双眼睛都比你皮实!”

    鼓着腮帮子的团团被太外婆说调皮,瞪向圆圆,道:“叫姐姐!”

    圆圆抿嘴,“姐姐。”

    老胡氏就乐的不行了,“瞧吧!你可斯文些。太外婆一眼就分得出来咧!”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村里的女霸王她良田万顷不错,请把《村里的女霸王她良田万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村里的女霸王她良田万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